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8信息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小吃王国”的养老日记 村名就是小吃,安上粉皮独一份!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小吃王国”的养老日记 村名就是小吃,安上粉皮独一份!

发布时间:2024-09-09 11:54:18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小吃王国”的养老日记 村名就是小吃,安上粉皮独一份! 

“小吃王国”的养老日记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福建三明市沙县区

“小吃王国”的养老日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朱凌青

沙县区凤岗街道际口村老年村民在乐龄学堂上课。

“扁肉是砖头,面条是钢筋,炖罐是水泥。出门搞小吃,钞票时时进,农村日日新。”怀揣着依靠经营小吃店发家致富的信念,几十年来,福建省沙县区人走南闯北,将沙县小吃做成了遍布6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产业,也用辛劳所得将家乡的农村建设得越来越美。而在全国各地8.8万余家沙县小吃门店“炉火熊熊,热气腾腾”的背后,却藏着一个令人无法忽略的现实——大量青壮年外出做小吃,沙县农村常住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

为了让村里的留守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近年来,三明市沙县区积极构建包括乡村乐龄学堂、长者食堂、居家养老服务等在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力求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近日,记者来到沙县区,探访在这座“小吃王国”背后,农村老人如何快乐度过一天,幸福安享晚年。

8:30:乐龄学堂上课去

“去上课了!”清晨,在沙县区凤岗街道际口村,村民蒋木姬来到林明仙家门口,准备结伴前往村中的乐龄学堂上课。上学路上,身着红色短袖校服的两人一路手牵着手,亲昵的模样宛如两个要好的小伙伴,但其实两人都已经70多岁了,连她们的孙辈都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

“小时候没机会上学,没想到老了还能进学堂。”蒋木姬说,过去在村里,她的娱乐活动就是打打四色牌,坐在家门口跟邻居聊天,而现在她最期待的就是每周一次的学堂时光。课程从8:30上到11:30,可以学习写字、唱歌、手语、跳舞、画画……课后,大家还会一起吃顿饭。

到达教室时,里面已经热热闹闹地坐满了人。“这里是个‘争字旁’,我写给你看。”在一张桌子前,91岁的黄月英在写“宁静”的“静”字时犯了难,她的同桌、85岁的叶金仙正手把手地教她。两人拿笔的手都颤颤巍巍,但仍尽力去把字写得横平竖直。把自己的写字本展示出来给大家看时,她俩的脸上既有羞涩又有骄傲。叶金仙笑着说:“以前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现在会写的字少说有几百个了。”

“活着就是胜利,健康才是目的……”讲台上,老师杨彩凤开始带着大家练手语操。老人们边念口令,边伸出双手比划,气氛十分欢乐。“活动手指可以帮助老人锻炼大脑,这个手语操是我们老师从网上找课件自学的。”际口村妇女主任、乐龄学堂校长范青秋在一旁介绍,“学堂的教学工作现在主要靠我和杨老师兼任,我们每两个星期会调整一次课程。”

据范青秋介绍,际口村常住人口在1000人左右,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余人。“2018年刚开班时,村里的老人不好意思来上学,有人说我都这么老了,眼睛也看不清楚,学不会。我们就入户跟他们讲,你只要拿得起笔,我们可以像教小孩子一样从头教你写字,最起码教会你写自己的名字,你只要嘴巴张得开,我们就可以教会你唱歌。”范青秋说,如今,乐龄学堂的学生从最初的20多人慢慢增长为现在的60多人,年纪最大的学生陈珠已经有96岁了。

“我最喜欢跳舞课。来这边上学后,身体感觉更硬朗了,不会像之前一样,一到冷天就缩在一边,心情也更愉悦了。”陈珠精神矍铄,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至少年轻十岁。听着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范青秋也备受鼓舞,她说:“乐龄学堂,就是要乐得忘了自己的年龄!”

据了解,目前,沙县区已开办了73所乐龄学堂,实现1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区民政局对每所乐龄学堂每年予以3000~8000元运营补助,组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志愿者教师队伍,获益老年人年突破13万人次。

11:40:长者食堂吃饭去

“今天吃什么?”

“菜单上写的是五花肉、苋菜炒蛋、炒韭菜、西红柿蛋汤。”

虽然饭点还没到,在沙县区凤岗街道古县村长者食堂外,81岁的村民林明姬和84岁的村民陈阿木已经边等候边聊起了天。

“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没精力,总是随便应付一下,顶多做一个菜,况且菜做多了也吃不完。现在来这里吃饭,三菜一汤,荤素搭配,还能跟大家聊聊天,真不错!”林明姬说。

“是啊!花2块钱就能吃上热饭、热菜,连碗筷都不用自己洗了,吃完我嘴巴一擦,回家睡午觉,舒服。”陈阿木满脸笑意。

长者食堂里,桌椅整齐干净,空气中饭菜飘香。透过玻璃窗口,可以看到明亮清爽的厨房里,主厨陈花姬和帮厨吴木兰正有条不紊地把刚出锅的三道菜分装进70多个不锈钢餐盘里,另外还有几份午餐打包了起来,等着一会儿开餐后村民来取。

“我们每天11:40准时开餐,采用的是比较卫生的分餐制,每天每人一道荤菜、一道荤素菜、一道素菜、一碗汤,饭菜定量也不容易造成浪费。每天9:30前村民可以预约用餐。”古县村党支部书记林培金指着食堂墙上的一块就餐预约牌说,“村民名字后面的红色磁贴代表‘堂食’,黄色代表‘打包’。打包服务主要针对给因身体情况不方便出门用餐的老人,一般请家人或者隔壁邻居来吃饭时,帮他们带回去。”

长者食堂的每日菜品一览表上,详细地记录着每天的菜品。林培金说:“我们的服务宗旨是把每一位用餐老人当成自己的父母来对待。每个星期会保证老人吃一次排骨汤。碰到重要节日还会加餐。比如像端午节,会包粽子、做芋饺,让他们感受节日气氛。”

据林培金介绍,古县村长者食堂面向全村人,但用餐福利仅限于老人享受。“70岁以上的老人,每餐2元;60岁以上的老人、高中以下的学生,每餐3元;其他年龄段的村民每餐6元。”他说,“一个人一餐的成本大概在8~9块钱。长者食堂能运营起来,既依靠政府的补助,也有村里的投入,还要感谢各方企业、乡贤、村民的捐赠。”

在一本慈善爱心记录本上,记录着企业、村民向长者食堂捐赠的钱款、物品、食品。林美清虾10斤、黄淑珠盖菜20斤、邱樟木大豆油100斤……念着这些村民的名字,林培金说:“不管捐多捐少,我们都要记录下来,是对捐赠者的感谢,更是鼓励。我们已经好几个月没买油了,去年一个村民捐菜捐了1000多斤。”

目前,古县村长者食堂仅供应午餐,林培金说:“我们也考虑过是否要供应晚餐,但又担心冬天天黑得早,老人来吃饭路上不安全。所以我跟村民承诺,等新村建设完善了,所有村民都集中住到一起,到时候我们办三餐都可以。”

据了解,目前,沙县全区累计建成长者食堂51所,2023年累计用餐突破20万人次。

15:30:家门口等服务来

骑着电动车,护理员龚桂香来到际口村,到村民杜碧华家时,发现对方已经坐在家门口的椅子上等候她了。

笑着打了声招呼,龚桂香放下背包,从包里取出一套修剪指甲的工具。“阿婆,今天先帮你剪指甲。”龚桂香说。杜碧华今年83岁,患帕金森病已有20多年,无法行走。龚桂香每个月到她家来三次,按照老人的需求,有时帮她剪头发,有时帮她清洁身体、剪指甲,有时帮她按摩、刮痧以及做些日常护理。

“我经常突然间头晕,按摩后,会舒服一些。”杜碧华说,偶尔受了风寒,龚桂香还会用姜片帮她细致地擦擦头皮,鼻子一下子就没那么堵了。

杜碧华的儿子陈清云今年59岁,在沙县区的一家工厂上班。他说:“我跟我老婆平常都需要工作,只能给母亲做做饭、洗洗衣服。有好多事情护理员做得比我们更专业。”

四年前,龚桂香经免费培训,成为沙县区第一批村级助老服务员。据了解,近年来,沙县区针对60周岁以上的特困户、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革命优抚、低收入家庭、计生特殊家庭以及80周岁以上等“七类”特定群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订单式”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助餐、助医、助浴、助洁、助急、助行,情感关怀、精神慰藉等。

在龚桂香的背包里,还装着理发工具、血压仪、刮痧工具等。“一些老人年纪大了,子女不在身边,村里没有理发店,也不方便出村去找理发店,所以总盼着我去给他们剪头发。”龚桂香说。

还有些老人终日无法出门,也十分渴望护理员的陪伴。龚桂香说,在来杜碧华的家之前,她刚为另一位村民做完服务。“那是际口村的一位老人,终日卧床,不能翻身,手都抬不起来。她一直盼着我来,看到我就说,你来了我实在开心,你没来,我就一直在盼着你来。”龚桂香说。

据了解,沙县区民政局投入714万余元,在全区范围内对600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包括探访关爱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服务及“订单式”居家养老服务。

发布于:北京


村名就是小吃,安上粉皮独一份!

大杭州出游,岂能没有千岛湖。

去千岛湖,除了美景,岂能辜负那些原汁原味的美食。

还记得都市快报“绿水青山看淳安”系列报道吗?今天起她又升级了:都市快报·橙柿互动联合淳安县委宣传部,特别推出《绿水青山看淳安·23道淳味带你舌尖游》融媒体特别报道,这回带给你的,全是美味,全是千岛湖畔原汁原味的美味。

之所以取名“23道淳味”,因为淳安一共有23个乡镇,但我们的“23道淳味”,远远不止23道,你有什么特别推荐的,尽管留言。

之所以叫融媒体特别报道,因为我们的报道不仅采用了报纸、微信、客户端、海报等全媒体手段,更有福利互动和销售推介,让你想看就看,想买就买。

来,跟着我们的夏夏,一起寻味千岛湖吧。

本期寻味:金峰乡 · 安上粉皮

金峰乡安上村,森林覆盖率98%,海拔370多米,可谓山高雾重。

就在这个小山村里,“藏”着一种和嘉兴粽子、绍兴臭豆腐、缙云烧饼等齐名的 “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安上粉皮。

它到底有多厉害?听听它的名号就震撼: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浙江农家特色小吃百强、浙江省首届乡村美食大会技艺比赛农家特色小吃金奖、“妈妈的味道”浙江省第二季民间美食巧女秀巧手美食奖、淳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晶莹剔透Q弹润滑当年用作招待贵客

安上粉皮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一直以来,安上村都流传着一个待客风俗:只要客人上门,主人必须上自制的粉皮点心,以示把最好东西给你吃。

“以前,大家做好安上粉皮储藏起来,等着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给回家的家人品尝,当然也用来宴请贵宾。一般的客人只能吃到面条,大家还舍不得拿出粉皮,只有最珍贵的客人才能尝到最地道的农家安上粉皮。”李三清说。

安上粉皮很有特色——以五谷杂粮为原料,用纯蔬菜汁、水果汁增味添色,所以粉皮的颜色五花八门。

工艺手法上,用的也是最古老的方式,由渗、洗、碾、沉、摊、蒸、挂、晾、切、晒等工序精制而成。

现在,做粉皮依旧是安上村的传统。在稻子割完之后的农闲期间,家家户户就开始做粉皮。

一张张粉皮、一杆杆晾晒架,是安上村寻常可见的特色风景。“每户人家门口,根根竹竿摆得很长,一层一层薄如蝉翼的粉皮晾晒在上面,透着阳光还能看到对面的人呢。”

走进千岛湖骑龙巷,抬头就能看到“安上粉皮”的招牌。这个门面不大的小店,装修算不上精致,但门口排着长队,店里也满是游客。

店里放了两桶米浆,一个原味,一个是火龙果味。客人点单后,只见李三清熟练地舀出一大勺米浆,浇到竹盘蒸布上,匀成薄薄的一层;

在薄薄的米浆上面洒上一层可口的农家菜,而后放入蒸锅里蒸;

不一会儿,一张热腾腾的粉皮就蒸好了,出锅后卷成一卷,再切成小块。

“趁热吃是最好的。因为纯手工制作,所以安上粉皮的量不大,不提供外卖。目前安上村以外专卖粉皮的,也就只有我们骑龙巷这家店。”李三清说。

店里还用竹子形状的碗碟装粉皮,增加了不少乡村气息。

安上粉皮晶莹剔透的样子,有点像广东的肠粉,但吃上去更有嚼劲、更Q弹润滑。如果能吃辣,淋上店内自制的辣椒酱,更入味。

村名就是小吃

安上粉皮独一份

“在‘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中,安上粉皮可是唯一一个用村的名字命名的小吃呢!”安上粉皮的第五代传承人李三清自信又自豪。

上世纪90年代,李三清外出做水电安装,一年挣回几万元,一干就是10多年。想想长此以往不是出路,40岁时他选择了“叶落归根”,带着积蓄回了村。

做粉皮一直是安上村的传统。那几年,金峰乡开始推行“一村一品”,安上粉皮渐渐被重视起来。

“爷爷、太公辈都很会做,我从小看他们做,每个步骤都清清楚楚。只是后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做粉皮和吃粉皮的人都少了,安上粉皮就‘凉’了。”于是,李三清还原记忆中的步骤,拜访村里老人,传承了安上粉皮的古法技艺。

2016年,李三清给安上粉皮注册了商标,并在千岛湖镇城郊开了第一家安上粉皮店。还先后去了安徽安庆、河南郑州、浦江等地学习当地粉皮制法,提升口感。

2018年,在金峰乡、淳安县的推荐下,安上粉皮成功入选“浙江省十大农家特色小吃”,全省参赛的美食不乏嘉兴粽子、宁波汤圆、湖州千张包、温州鱼丸等早已全国闻名的小吃。

好事接二连三,同年,安上粉皮入选淳安非遗美食。

2019年,李三清的“安上粉皮”实体店入驻了千岛湖“网红步行街”骑龙巷,旅游旺季一天要卖400多份。

“现在,除了我,女儿女婿也会来帮忙招呼生意,女婿正在努力接班做安上粉皮的第六代传人,女儿把安上粉皮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做起微商,招募代理,销量不比实体店差。”李三清说。

回想做安上粉皮之初:“出发点很简单,一来改善家里生活条件,二来把这项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美食发扬光大,现在都已经实现,并且日子越来越好。”

几年前,李三清就在村里盖了一栋三层楼的大别墅,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

“虽然我现在大多数时间在骑龙巷的店里忙活,但每周我都会回到金峰乡安上村,我的家我的根都在那里。”李三清说。

记者 王夏琴 摄影 陈林森

通讯员 孙婷 余俊辉

发布于:浙江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8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