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18信息网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罗永,甘宇,倪太高,这三个人的名字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新农人”逐梦沃野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罗永,甘宇,倪太高,这三个人的名字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新农人”逐梦沃野

发布时间:2024-09-23 15:05:33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罗永,甘宇,倪太高,这三个人的名字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新农人”逐梦沃野 

罗永,甘宇,倪太高,这三个人的名字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观察者网讯)9月21日上午,在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中失联长达17天的湾东水电站工作人员甘宇,终于被自发援救的当地村民倪太高找到,奇迹般地获救。听到这个好消息,曾和甘宇并肩作战,为守护下游村庄一同坚守水电站的另一名工作人员罗永高兴不已。

泸定地震发生(5日)后,湾东水电站正处地震中心,受损严重。在很多人都慌了的时候,罗永和甘宇克服了本能的恐惧,放弃第一时间逃生,坚守水电站,更逆行冲上10层楼高的大坝开闸泄洪,避免了河水漫过大坝冲毁村庄的灾难发生,挽救了几百人的生命。万幸,几经波折,受困的两人接连获救。

而找到甘宇的村民倪太高,本身则是这山里在震后获得安置的受灾群众。十几天里救援队都没有放弃搜索甘宇,但始终无功而返,倪太高自认熟悉地形,便带着月饼、牛奶两度上山自发搜救。救援成功后,他才发觉身上隐隐作痛,原来地震当天他的腰部就已经被砸伤了。

回顾罗永、甘宇和倪太高三人在此事中“壮举”,很多网友都不禁泪目感慨“很难不被他们感动”:罗永和甘宇救了他们想保护的村民,而救了他们的又正是被他们所保护的倪太高。现实中“好人有好报”的双向奔赴,“人民的英雄,被英雄的人民救了!”

湾东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得妥乡境内,为湾东河干流水电规划3级开发方案中的第2级水电站,为低闸引水式开发。设计水头780m,引用流量8.8m3/s,装机容量60MW。2014年3月动工,2019年12月完工。

9月5日,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湾东水电站地处地震中心,受损严重。情势更为严峻的是,水电站所在的湾东河是大渡河的一条支脉,地震后其沿岸山体发生滑坡形成了堰塞湖。而湾东水电站就在堰塞湖的下游不远处,不作果断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地震前的湾东水电站,左边为泄洪闸

地震发生时,负责大闸开放的41岁水电站员工罗永和其他同事正呆在宿舍里。他的家就在十多公里外的湾东村,但为了汛期保障已经在单位值班一个月。

毫无预兆的一阵山摇地动,所有员工冲出屋外,顶着乱石狂飞组织撤离。罗永眼睁睁看着先后有两个同事被卷入石流中,眨眼间人就不见了。他当时也吓得不行,躲在了单位厨房外面的角落。

但一抬眼,罗永脑子嗡嗡作响:坝前的水位正在不断上涨。此时若是不第一时间提起闸门泄洪,一旦洪水漫过大堤,那下游的村庄就危险了,几百条人命会受到威胁。

而从罗永躲灾的厨房到泄洪闸还有50多米远的距离,而且还是很陡的坡度,路上还有飞沙走石不断滚落,大的足足有好几立方米。但眼下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了,他心一横就踩着垮塌的山石“逆行”冲上大概10层楼高的大坝坝肩,依次把1号、2号泄洪闸打开。

期间他还一度被飞石逼退一次,稍等片刻见石头的滚落情势减弱,又咬着后槽牙第二次往上冲,事后就连罗永自己都不知道当时自己到底怎么冲上去的。直到大坝开始泄洪,他才终于松了口气,整个人瘫倒在地上。

事后,罗永说,自己在冲上坡去打开泄洪闸的时候,就做好了可能会丢命的准备,“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命可以换几百人的命,我必须去做。”

此时,罗永已经错过了最佳逃生时间,回到水电站的他意外遇到了同样因救助他人而放弃第一时间逃生的同事,来自四川达州的28岁小伙,甘宇。

地震发生后,施工现场发生山体滑坡,有工友被困,甘宇就帮着救人,但高度近视的他在一片混乱中搞丢了自己的眼镜,看不清楚路,正好碰上了打开水闸回来的罗永。

当晚两人就守在电站里等待救援,等着等着突然想起来发电机还没有停,存在巨大风险,又跑到厂房赶紧拉下所有电闸。考虑到余震不断,随时有被塌房埋住的危险,罗永和甘宇一夜未眠,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决定第二天天亮就往外逃生。

由于信号中断,他们一直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也没有食物和水。甘宇又看不清路,罗永就用一根绳牵着他打头阵找路,俩人一路摘野果、挖竹笋、喝山泉水支撑,总算在一处地方找到信号联系上了公司。

得知有救援队正在赶往水电站,俩人又按照指示掉头原路返回。7日,甘宇体力不支实在走不动了,他不想拖累罗永就叫他先走,自己选择原地等待救援,“这样子我们两个人都活不成,你赶紧出去找救援……”

这一别,当时没有人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罗永为甘宇留下了食物饮用水,叫他一定要挺下去,等自己带着救援人员赶回来,随后独自踏上求援路。

8日,罗永历经重重艰险终于赶回了水电站,但眼前只剩下了废墟。他又跑去下游村庄,万幸当地村民都已撤离完毕。罗永找到了一个打火机,就地点燃了一把火。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直升机循着烟雾赶到,罗永获救,此时他已被困75个小时。

但当救援人员按着罗永画的路线图再去找甘宇的时候,甘宇却不见了。

9月9日,当地起雾、下雨,救援直升机无法起飞,试图徒步进山的救援力量也因塌方路断中止。10日,成都和德阳两支消防救援队伍搭乘直升机飞赴指定地点开展搜救,救援队伍由十多名专业消防救援人员、当地向导和之前被救回来的罗永组成。

整整两天,救援力量直接住在山上,搜遍了甘宇可能在的所有区域。但他们只在接连发现的两个临时搭建的庇护所看到了脚印,到最后甚至连脚印都逐渐消失了。更危险的是,救援人员找到了甘宇的贴身衣物,这意味着他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失温,危在旦夕。

绵羊蓝天救援队的队长说,14日当他们到达罗永指出的位置时,那里的山体山路垮塌严重,山间石崖出现巨大裂缝,那一带山体植被基本塌方。当时大家都觉得,如果甘宇在原地避险,生还机率极其渺茫,但所有人都抱着一丝希望没有停止搜救。

在甘宇失联的日子里,武警官兵、消防、民间搜救队以及他的家人……社会各界对他的搜救也从未停歇。事后不完全统计,除了当地消防投入的救援队伍,光是自发参与救援甘宇的搜救队就有5支,共70人左右。

救援队搜救甘宇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甘宇已经失联了整整17天,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绝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21日,甘宇在石棉县王岗坪乡猛虎岗被当地村民倪太高救下。虽然全身疼痛无法行动,但所幸他的生命体征平稳,精神状态良好。

58岁的倪太高是王岗坪乡跃进村的村民,地震后因为农房受损严重被安置到山下临时安置点居住。两天前,他回村喂羊,正好听到路过的救援队说“山上有人失踪到现在都没找到”,心想自己一辈子住在这里非常熟悉地形,便在亲戚家住下,想着白天去帮着找找看,“只要还活着,我就有信心找到。”

20日下午,倪太高在龙虎岗连续找了一下午无果。第二天一早7点,他再次上山爬了两个多小时,隐约听到了有声音,但一会又没了动静,还以为是地震后谁家走丢的小羊在叫唤。

循着声音他继续找,朝对面山坡爬。又过了两个两个小时,倪太高终于在一处树林见到躺在地上的甘宇。

左为倪太高,右为甘宇

漫长的17天里,甘宇一直靠野果充饥、山泉解渴,晚上则在树丛中避雨避寒,被发现时他已经在猛虎岗的山中躺了两三天,鞋子和裤子都破烂了,裤子一直是湿的,全身可见多处擦伤,讲话和行走没力气,全身都在颤颤发抖。

一个原来有点肉嘟嘟的小伙子,如今成了个干瘦憔悴的“小老头”。倪太高说,一见到自己,甘宇就大哭了一场,还说了一句让他记忆深刻的话,“今天遇到好人了,不是你的话,(我的)命可能就没了。”

甘宇被困前后对比

倪太高上山带了牛奶和月饼,等甘宇补充能量缓过劲来,他一步一步带着虚弱的甘宇挪动,到了有信号的地方赶紧打电话给当地政府请求支援。当天下午15时左右,救援直升机将甘宇送往医院救治。

结束救援,倪太高才发觉身上隐隐作痛,地震当天家里的房子垮了,他被砖块砸到导致腰部骨折。他的女婿说,岳父没对别人提起这个事,反倒在电话里对他说“我救了一个英雄”。

目前,甘宇已被转运至位于成都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初步诊断,甘宇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肋骨骨折,左下肢腓骨骨折,伴有严重感染。医护人员介绍甘宇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但身体虚弱需要休息,待伤情进一步明确后将进行针对性治疗。

听到甘宇平安的消息,罗永高兴不已,迫切地想和这个曾和自己并肩作战的小伙子联系上,看看他好不好。

但罗永没有说的是,他86岁的老母亲和60岁的哥哥在这次的地震中遇难。他的家湾东村,大都是石头和木头搭建的老房子,在地震中几乎被夷为平地。

而罗永当时只留给自己很短的时间悲伤,随后就一直投入到搜寻甘宇的工作中。他始终记得,在这深不到底的大山中,还有个小伙子在等他救命。

被抬下山的甘宇

“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在深山绝境里失联大半个月能够成功获救,将此称为“生命的奇迹”不足为过,而这奇迹又由“自救”与“他救”共同铸造,背后是多方不轻言放弃的坚持与努力。

回顾罗永、甘宇和倪太高的事迹,处处是令人感动的“人性高光”。不少网友动情感慨:在罗永、甘宇的坚守中,倪太高和老乡们是受益者;而在倪太高的不放弃里,甘宇又成为了获救者。正是这份双向奔赴的“不抛弃、不放弃”,换来了这一幕幕的感人瞬间。

“人民的英雄,被英雄的人民救了!”

地震无情人有情,甘宇的奇迹获救是泸定地震后所有人齐心团结共克时艰的一个缩影。在这期间,凡人微光,处处闪烁,无数“平凡英雄”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

有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的当班值长徐博海,他在距离震中仅21公里的地方坚守岗位,带领组员开展震后应急处置,保障四川主力电源点。

面对远方值守调度关心的询问时,徐博海坚定地说出了:“只要我还在,就一定能接起电话。如果后续电话无人接听,那么应急指挥中心和我都不在了。”

还有那些绝壁造路的“孤勇者”们,四川路桥操作员王令、唐鑫等人驾驶数台挖掘机争分夺秒在半山腰上施工,几乎是在悬崖上开辟救援通道。

亦或是电信公司的抢险队员背着沉重的应急通信设备,顶着飞石,躲过塌方,手脚并用着进入通信中断的受灾村落。

身前的地动山摇、滚滚落石,是足以令血肉之躯止步的天灾横祸;身后是家人、家园、家国,是无惧生死逆行而上的勇气之源。

“这就是中国人平凡而伟大的担当!”

发布于:上海


“新农人”逐梦沃野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干好新农活 增添新活力

“新农人”逐梦沃野

叶晓楠 华伊然 倪卓遥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9月17日 第 05 版)

2024年5月,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研究生叶松林(左一)、郝展宏(右一)和王庄科技小院的学生,在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绿色吨半粮”试验田中查看小麦长势。

汤鑫晨和农业科技公司道创智能共创的AI分选机在筛选优质爱媛橙。

李思鹏在古栗树下采摘栗子。

在第二季“浙江省新农商农村主播培养计划”活动期间,农村主播们在接受直播实操培训。

以上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广阔的田野上,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滋养土地,现代化收割机来回穿梭……近年来,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农民主播等“新农人”不断涌现,他们既能下田管地,也能主动学习新技能,还能积极拥抱互联网,用创新的思维、技术和模式,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统计显示,目前中国累计培育900多万人次高素质农民。尝鲜新技术、涉足新业态,一批批高素质“新农人”积极拥抱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经营理念,为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种田引入新花样

高速运转的传送带上,一个个爱媛橙通过近红外光谱的扫描,机器另一端连接的大屏立马显示出橙子内部的透视图,每颗橙子的“糖度图谱”跃然屏上。根据综合测得的重量体积、外观瑕疵度和酸甜度数据,爱媛橙被自动传送到不同的轨道上。这是四川省邛崃市叶绿体家庭农场负责人汤鑫晨和农业科技公司道创智能共创的AI分选机,有了这个黑科技,可以高效地筛选出高质量优果,保证产品的风味和品质。

95后小伙汤鑫晨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两年前他还是互联网大厂的一名产品经理,现在则是回到老家四川邛崃创业的“新农人”,承包了200亩果园,管理着1000亩水稻。今年,他还加入了当地一家农机合作社,当上了合伙人。

回村种地,汤鑫晨最先瞄准了种植果园,通过自学和向专业人士请教,花了两个月时间,将果园中最差的60亩猕猴桃全部砍掉,推平重建,种上了柑橘,其余140亩猕猴桃通过改土、修枝、补苗等,改造为标准化农场。他还用上了很多新技术、新方案,去解决传统种植的难点。

“我们直接是面向机械设备来建的,所以在果园中间预留了大通道,来过无人车。”汤鑫晨说,他与科技公司沐秦智能合作,引进无人车作业。“它可以自主规划路线,喷洒农药、微生物菌剂。”汤鑫晨说,只需要人工更换药箱,无人车就能以每小时10亩的效率进行作业,并且比空中无人机的叶面喷洒,更能“直击”水肥、药效更好的果叶背面。按照每天工作10小时计算,一台无人车只需要2天半时间就可以完成200亩农场的植保作业。

去年9月,汤鑫晨创立了“就就就”水果品牌,意思是“就回农村、就种地、就搞农业”,这一品牌理念折射出他回村创业的信心和干劲。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回乡创业的视频,汤鑫晨的经历吸引了许多网友围观,全网播放量突破上千万次,2023年度线上销售额达到300万元,也帮助村里的一些农户拓展了销售渠道。

像汤鑫晨一样,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成为“新农人”,从“人拉肩扛”到全程机械化,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他们开得了新农机、玩得转新农技,种田引入新花样,将传统农耕经验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农业物联网建设方兴未艾。“地块不同,土壤养分情况不同,肥料投入也得跟着变。”在水稻示范区,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何培雄正向种植户介绍变量施肥的好处,“我们将遥感高光谱数据处理、土壤养分模型建立、无人机作业等技术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依托‘空天地人一体化农情监测系统’,即时监测水稻肥料需求,实现追肥作业的精确化、数字化。”

何培雄在甘肃农村长大,对农业十分熟悉。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何培雄一头扎进北大荒,从事农业生产工作十余年,进行了6项发明创造、8项技术改装,转化水稻测深施肥插秧、变量施肥、智能轨道运输车等科技成果12项,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20余项,还荣获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被水稻种植户亲切地称为“小能人”。

农用设备科技改革为农业带来了极大便利和效率,如何让智慧农业在这里落地生根,是何培雄奋斗的目标。经过努力,何培雄研发出手机无线电机井遥控装置,减轻了种植户抽水泡田的工作量。如今,这项装置在建三江管理局54万亩水田、1800眼电机井上推广应用,节约了劳动成本、电力资源和水资源。

这些年来,他先后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育秧大棚智能化管理系统、催芽箱体苫布自动收放装置、水稻田间智能轨道运输车及转弯系统。他还在当地开办了无人机培训学校,引导和带领农场的大学生及水稻种植户先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创新工作室。经过努力和发展,他的创新工作室现已发展会员300余人。

今年7月,正在田间观测水稻长势的何培雄,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农业企业现代化发展是何培雄未来的努力目标,因此他选择企业经济学作为自己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专注研究现代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等课题,使更多中国农产品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影响力”。

直播间里卖农货

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黄寨村,这里蜂箱成排,嗡嗡声不断,空气中弥漫着甜蜜气息。一个年轻小伙身着防护装备,细心地检查每一格蜂巢。小伙子名叫李卫祥,今年23岁,不久前因为在线上宣传自家蜂蜜,嘴唇被蜜蜂蜇咬而肿胀的画面走红网络,获得众多网友关注。

在回乡继承养蜂事业之前,李卫祥当过厨师、理发师、销售、健身教练等,但屡屡受挫。去年10月,李卫祥从销售农产品的电商主播身上得到启发,下定决心投身养蜂产业,希望通过直播和拍摄短视频的方式销售自家蜂蜜。然而,初期线上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直播间人气不旺,不温不火。

今年4月,李卫祥在录制一场蜂蜜知识科普视频的时候,由于没有戴纱网帽,直接在蜂箱旁录制,一只蜜蜂蜇咬了他的上嘴唇并导致嘴唇肿胀。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小插曲”,李卫祥将这段经历剪辑后发布在社交媒体上,很快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为了促进伤口恢复,他的父亲特意给了他一块蜂蜜,然而他又被潜伏在其中的蜜蜂叮咬了下嘴唇,双唇显著肿胀。这样戏剧化的经历让李卫祥收获了一大波关注和流量,他的直播间人气高涨,短短几天就售出了几百斤蜂蜜。

“我爸养蜂40多年,一年到头都在操劳特别辛苦,但收益很微薄。”在谈及电商对蜂蜜销售的作用时,李卫祥感慨地说,“现在我通过做直播,能够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在直播间和商品橱窗下单,让蜂农们的钱包鼓起来。”

李卫祥在村里带了个好头,有不少年轻人也回到了村里或是准备回村。“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以前,我们父辈的农具是锄头铁铲,而今我们的农具可以是手机。”李卫祥说,“让家乡变得更好,如果我们能出一份力,更觉得自豪。”

2024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用5年时间,培育1万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村电商就业创业带动能力进一步提高。

如今,一大批年轻人成为“新农人”,运用电商开辟销售新渠道,在直播间里卖起了农货。

在长城脚下的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老栗树明清栗园中,一棵棵栗树沐浴在阳光中,树下,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李思鹏正在和工作人员商量助农直播的流程。

渤海镇种植板栗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全镇以板栗为农业主导产业,然而随着市场变化,怀柔板栗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一方面全国板栗种植面积扩大,竞争激烈;另一方面本地板栗种植粗放,销售渠道单一,越来越卖不上价。

作为土生土长的怀柔人,李思鹏自小对板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目睹了本地板栗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后,2017年,从教育专业毕业的李思鹏加入由父亲创办的板栗种植专业合作社。“‘夏天看栗花,秋天收板栗’是我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我喜欢板栗,觉得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李思鹏说。

李思鹏带领当地农民进行专业培训,购买和研制专门的板栗加工装备,开发了开袋即食栗仁、速冻栗仁、速冻栗蓉包、板栗馅料、板栗糕点等各类板栗产品的精深加工,形成了系列工业化板栗产品。

板栗质量上去了,李思鹏又开始琢磨销售渠道。一方面,合作社与元古、墨茉点心局、北京稻香村等商家建立联系;另一方面,他带领团队在淘宝、京东等平台上成立网店,紧紧抓住线上零售这条路。直播、抖音、微信公众号,李思鹏把不少新渠道引入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了“老栗树”品牌影响力。为开拓线上市场,他联合各大电商平台,打造“栗子队长”网红形象,并通过活动直播、体验式消费等形式,让消费者全面了解怀柔板栗。

“老栗树”逐渐打响名头,吸引了不少青年回乡就业。李思鹏的新团队大部分是90后,线上旗舰店、社区团购、直播、短视频……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他们用全新的营销思维和手段使古栗树焕发新生机。

眼下,渤海镇不少民宿都推出了板栗宴,板栗烧肉、栗子面窝头等特色美食备受青睐;青年设计师挖掘栗蓬和栗壳染色的价值,开办植物染色艺术馆,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实现传统种植业和现代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壮大“新农人”队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为支持“新农人”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多措并举壮大“新农人”队伍。

突出引育并重,壮大群体规模。各地政府为“新农人”搭建培训平台,建立孵化园区,成立服务中心,使有想法有能力有技术的“新农人”得以大显身手,高素质农民的比例越来越高。

今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发布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引育农业农村科技、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电商促富等乡村“十路人才”,力争到2027年,培育现代“新农人”总量达到10万人以上。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径山书院,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正对着手机镜头介绍自家特色的农产品。今年7月,第二季“浙江省新农商农村主播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农村主播培养计划”)活动在这里举行。

农村主播培养计划面向浙江省内从事农产品销售、农业服务业、乡村旅游业及三农相关行业,对农村直播有兴趣的人进行招生,旨在培养一批“自产自播,在地直播,人人主播”的乡村本土网红。

“培训班精心设计了课程,涵盖现场直播实战演练、提升主播镜头感以吸引流量的法则,以及新农商主播必备的语言表达技巧等多个关键领域,为学员们带来前沿实用的直播全流程技巧。”径山书院培训部主任叶小倩向笔者介绍,今年培训计划还新增了“新农商个人肖像IP塑造特训”课程,帮助学员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个性化赛道。据了解,自2023年9月至今,有1000多人参与这项农村主播培养计划,其中不少已经“成才起飞”,助推浙江农业产业兴旺与共同富裕。

做好人才服务,优化成长环境。在安徽,省新农人协会成立,打造一个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全省“新农人”交流合作平台;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成立了电商网络直播协会,开通“涉县甄选”抖音号,并依托占地22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培育了一批专业农民主播;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组建“新农人”发展联盟,通过搭建“人才+技术+产业”平台,凝聚“新农人”示范带动和创新创造合力……各地通过积极推动产学研赋能,不仅招引来“新农人”,更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让他们留得住、能发展。

多个高校也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乡村,练就兴农本领。自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曲周建立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田间,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扎根乡村进行科学研究。

“15年来,我校已培养超过700名科技小院毕业生,有80%左右的毕业生选择投身于农业相关领域的工作之中,不少人更是直接走进田间,成为‘新农人’,积极参与基层农业生产。”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管理办公室主任李学迪介绍,“随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农业产量,科技小院学生们也在向‘新农人’的转变中,不断助力农业的高产高效、绿色发展。”[db:内容]?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18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