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译著联合书单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如何(不)世俗
9月译著联合书单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如何(不)世俗,
9月译著联合书单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
《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冀小斌著,彭华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这是首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作者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的优势,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虚无主义与崇高的后现代: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一段艰难关系的历史(故事)》
[英]威尔·斯洛克姆著,张红军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与主张虚无主义必须被克服的一般观点不同,本书主张虚无主义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它必须悖论式地保留于西方当下的哲学与文化中,因为西方现代思想的本质是基础主义,而虚无主义如果被根除,就会招致一种新的基础主义,一种可能比第一次启蒙运动更危险的新的启蒙运动。后现代形式的虚无主义,是专注于虚无本身且自我指涉、自我解构的意识形态,因为只有这种虚无主义才能逃离二元对立,从而逃离自身被指控为虚无主义的宿命。
《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
[美] L.S.斯塔夫里阿诺斯著,王皖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全球史”的开山之作,出版近60年,全新译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王皖强教授和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北成教授联手翻译审校。《通史》将整个世界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从全球视角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关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历史运动、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努力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对抗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全球视野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53)》
[英]安德鲁·N.布坎南著,张士伟译,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动态的、全球性的学术描述,尝试重构传统视角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域与时间框架,真正破除“欧美中心论”,将区域视角放大至全球,重点包括在过往“二战”史中时常缺位的亚洲、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战争进程及其互相交织的政治与经济活动等,同时将传统认知中的“二战”时间框架扩展至1931—1953年,将“二战”欧洲战场爆发前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冲突囊括在内,并将1945年后亚洲战场的局部冲突纳入“二战”叙事框架,对世界格局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学术论述。
《鲍勃·迪伦为什么重要》
[美]理查德·F.托马斯著,张宏译,译林出版社
首部从古典学角度全面探讨迪伦歌曲文学性的著作,为将迪伦从摇滚名人堂引入古典诗人的万神殿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在本书中,开设了哈佛大学同名课程的教授理查德·F.托马斯要求我们反思:“是什么造就了经典?”他论证迪伦的现代意义,同时为读者揭开了迪伦歌词背后的秘密。
《海洋女王:里斯本的历史》
[英]巴里·哈顿著,马雅、张崇静译,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里斯本,这座拥有2000年历史的葡萄牙首都,有过辉煌,也有过黑暗。1755年的地震及其所引发的海啸、火灾,给这座“被困在西班牙与大西洋之间”的古城负上了沉重的伤痕。里斯本的故事是一个从灾难的灰烬中涅槃的故事。旅居里斯本逾30年的英国记者巴里·哈顿带领读者漫步里斯本的街角巷弄,探寻历史遗迹留给当代的线索信息,一睹葡萄牙帝国的今昔往事。
《语言之问:从因纽特语到谷歌》
[瑞士]雅克·莫施勒尔著,左百瑶译,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因纽特语中指称雪的词比其他任何语言都多”“法语是一门严谨、清楚、优美的语言”“自动翻译的发明仅仅归功于工程师”“短信影响了法语拼写和语法的规范性”……从这些对语言的误解入手,作者在最新研究的基础上,邀请读者重新去认识语言学的过去与未来,呼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重新认识、思考语言以及语言结构与语言使用的关系。
《牛津西方音乐史·卷五:20世纪后期音乐》
[美]理查德·塔鲁斯金著,何弦、班丽霞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在《牛津西方音乐史》的最终卷中,塔鲁斯金对二战结束以来的伟大作品作了深刻剖析。电子音乐和计算机的影响,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到来以及安德森、佐恩与亚当斯的现代音乐,也均在研究之列。凭借对历史、文化、政治、艺术、文学和音乐交叉作用的全景呈现,成就了一幅现代音乐的立体画卷。
《双城史:迄至1146年的世界编年史》
[德]鄂图著,林中泽译,商务印书馆
《双城史》是中世纪史学家弗赖辛主教鄂图撰写的一部世界历史,是中世纪极富盛名的拉丁世界编年史,主要阐述了从创世之初到作者生活时代的世界历史的变迁,把世俗之城的勃兴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埃及文明,经希腊罗马文明,一直延续至当时的基督教文明。通过这一古代中世纪人类文明中心由东向西的更替,世界历史被描述成一个互相连接的整体,本书从而成为第一部真正用哲学的方式对人类历史做出理论说明和系统解释的作品。
《黄金、石油和牛油果:16件商品中的拉丁美洲发展历程》
[西]安迪·罗宾逊著,刘楚宁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不发达并非发达的一个阶段,它是发达的后果。”1971年,《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问世,成为拉丁美洲“60年代”集体记忆的沉淀。在加莱亚诺写下巨著的年代,这片大陆的大部分地区都由残暴的亲美军事政权所掌控。21世纪之初,“粉红浪潮”席卷拉美大地,为了消除贫困和极端不平等,“加速增长”成为共识。在这个资源日益减少的时代,在这个资源无比丰富的大陆,出口原材料并由此获取外汇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快途径。然而,历史面临着重演的危险。全球资本主义力量对拉丁美洲造成的破坏,不仅发生在经济领域,也发生在对人类灵魂的践踏上——传统的“和谐生存”理念正消失殆尽。政治势力交替,拉丁美洲的命运为何依然如故?被切开的血管怎样才能愈合?
《涅朵奇卡:一个女人的遭遇》
[俄罗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著,陈琳译,联合读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涅朵奇卡》是一部深刻剖析人性与成长的经典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孤女涅朵奇卡的成长故事,她在一个缺爱的家庭中长大,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她歇斯底里的性格,并使她无法区分现实与幻想。通过三段迥异的生活经历,涅朵奇卡从畸恋、虐恋中摆脱出来,实现了自我觉醒,逐渐成为一个思考深刻、性格独立的人。虽然这部小说的写作因作者的被流放而中断,但其所蕴含的人性探索与心灵救赎历程是完整的。
《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发展:兼论宗教哲学》
[英]安德鲁·塞思著,邢长江译,商务印书馆南京分馆
本书是一部系统的德国观念论史作品。在第一部分,作者详细诠释了他眼中德国观念论的发展历程,重估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批判继承康德哲学传统时所展现出的思想价值。塞斯着重强调费希特在这个发展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梳理了当时英国学界在引介德国古典哲学时所形成的成果。第二部分则评论了从康德到黑格尔在宗教哲学方面的问题意识转换。
《纳粹德国的形成》
[加]罗伯特·格拉特利著,姜去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的德国,是什么促使愈来愈多的普通民众接受纳粹意识形态?为什么德国人在没有亲身与希特勒打交道或阅读他著作的情况下就接受了纳粹主义的某些主张?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创建一个经过种族选择的“民族共同体”,以建立新德国的政治文化,寻求民族复兴。这种共同作用在纳粹德国的形成过程中迸发出爆炸性的能量,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天才武器》
[美]路易斯·A.德尔蒙特著,俞苏宸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本书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军事武器系统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以及这些相关武器带来的伦理困境和对人类的潜在威胁。书中,作者考察了部署自主武器系统为人类建立的优势和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提出了世界将如何受到它们的影响等关键问题。尽管使用机器人会减少冲突中的人员伤亡,但一个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应该允许机器在战斗中做出生杀决定。当战争只是一个技术问题时,战争是否会变得更易使人类接近毁灭?如果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能够脱离人类而完全控制我们的武器,那会怎么样?
《伊丽莎白二世》
[德]托马斯·基林格著,历史独角兽、温玉涵译,创美工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伊丽莎白二世是迄今为止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见证了英国的种种变迁和世界的巨大变化。在这本传记中,作者讲述了伊丽莎白二世一生的经历。自登上王位以来,她历经15位首相以及其他国家的许多政要,她以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外交技巧将英联邦维系在一起。经历了数次现代化危机之后,她重新巩固了英国现在的君主制。
《甘苦同食:中国客家乡村的食物、意义与现代性》
[美]欧爱玲著,沈荟、周珏、王君彤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为一名人类学家,作者凭借在广东梅县月影塘等客家村落长达二十年田野调查积累的丰富记录,探讨食物在中国农村所扮演的角色,为了解当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终身成长(实践版)》
[美]伊莱恩·埃利奥特-莫斯克瓦著,陆霓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针对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畅销书《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本书提供了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丰富案例和方法,以帮助我们摆脱无益的、自我限制的固定型思维方式,并培养出成长型思维方式。
《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美]史谦德著,李兆旭译,思库|江苏人民出版社
在这部关于民国初年历史的作品中,作者巧妙地抓住了当时“每天必开会,开会必演说”的现象,从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思考了辛亥革命的成败问题。作者以1912年8月25日湖广会馆演讲台上的风波为枢纽,分别追溯了唐群英、陆徵祥等人的政治生命。他们的身份、地位、际遇并不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演说在他们的政治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新生的民国陷于运转不良的困境,演说本身及其带来的反响也可能有种种问题,但政治领袖对民意基础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民成为政治权威的来源,说明共和的价值取向已经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只是在当时尚未完成。
《语境中的设计人类学:设计的物质性和协作性思维导论》
[英国]亚当·德拉津著,时典、郭建永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本书广泛探讨设计人类学的领域,涵盖了其关键方法、工作方式以及存在的争论和矛盾观点。书中将设计理解为从根本上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并主张设计人类学主要建立在协作和交流的基础之上。作者认为,设计人类学发展中最重要的协作知识是启发式的,这种知识源于田野工作现场与设计工作室之间的互动。本书各章节借鉴了物质文化方面的文献,并列举了大量不同项目和成果的实例。
《决战地中海》
[意]亚历桑德罗·巴尔贝罗著,史习韬译,后浪|九州出版社
1571年10月7日,在勒班陀海湾内,密密麻麻的战船遮住了黎明的曙光。奥斯曼帝国的庞大舰队,即将在这里迎战由威尼斯、西班牙和教宗国三国舰队组成的基督教联合舰队。这是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海上大战之一。由一个小小的塞浦路斯岛引发的冲突,在地缘政治、贸易竞争以及个人野心等各方因素的影响下,最终促成了一场东西方两大阵营在地中海爆发的史无前例的海陆大战。在本书中作者运用了双方留存的当事人书信和档案,为我们揭示了这场战争的前因后果。
《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日]森部丰著,马云超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广阔的东欧亚世界为舞台,全面介绍世界帝国唐朝二百九十年的历史。起于隋末大乱的唐朝,在十数年间陆续平定群雄割据,并攻灭东突厥,唐朝皇帝被尊为“天可汗”,建立起统治农耕、游牧、绿洲等文明,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帝国。此后不断扩展,臻于至盛,至“安史之乱”急转直下,开始走上漫长的转型之路。作者森部丰教授专攻粟特人研究,在现有政治史研究的基础上,他从粟特人的迁徙、定居、建立势力,参与并融入唐朝政治军事活动着手,剖析了唐朝不同于既往朝代,能够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侧面,以及伴随体制变迁经历的历史性转型,展现出一幅全新的唐代历史面貌。
《南宋吉州的士大夫与宗族、地域社会》
[日]小林义广著,盘媛译,崇文书局
南宋时期,江西吉州有“士乡”之称,诞生了文天祥等众多知名人物。本书选取了王庭珪、胡铨、周必大、杨万里、曾三异、欧阳守道、刘辰翁、谢谔等吉州相关士人,从科举、婚姻、生计、社交网络等角度,探讨他们及其家族如何在不安的时代奋进、存续。各章内容逐渐交织,构成一幅南宋士人阶层的整体画面。
《在时间中思考: 柏格森哲学导论》
[美]苏珊·格拉克著,冯翔、孙小淳译,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书精心挑选了柏格森的两部著作《论意识的直接材料》与《物质与记忆》进行阐述,对柏格森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本书探讨了柏格森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后来的哲学家对柏格森的解读。通过对柏格森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背景的探讨,作者首次揭示出柏格森的思想演变与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的关系。柏格森在这两本书中逐渐发展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时间概念,这个时间概念不是指的物理或科学时间,而是生命体的时间,也就是生命。柏格森哲学对其后的后现代哲学、当代的文学艺术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也言简意赅地展现了这—影响。
《情识:意识的发明》
[英]尼古拉斯·汉弗莱著,李桓威、徐怡、张静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我们通常认为,有意识的感觉对我们理解自我意识至关重要,但只有人类有这种感觉吗?动物可能有类似的感觉吗?机器也有类似的感觉吗?作者在本书中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发表了许多与主流科学观点背道而驰的看法,并对困扰科学家许久的“现象意识”提供了完整的介绍;进一步地,汉弗莱提出了一个相对激进的结论:情识的演化是为了顺应动物理解心智的需求,也就是说,作为对有意识的感觉的说明,现象意识只存在于恒温动物的脑中,从而成为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专享特权”。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以色列]维尔苏斯基著,何涛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从古罗马的法律、制度和文本出发,探查当时的罗马人如何理解自由。在罗马的语境中,自由首先是奴隶身份的对立面,自由也不是一种天赋权利,而是罗马法律所赋予的公民权利的总和。全书涵盖了从格拉古兄弟到图拉真皇帝大约两百年间的社会变革,试图追溯罗马政治领域中“自由”作为一种观念的本质与效力。作者对罗马自由观念的考察,实际上也是对罗马共和制的系统分析。因为在罗马人看来,优良的制度才是确立和维持自由的工具,是“自由的堡垒”。
《芙洛拉·莫尔—— 一部外星故事集》
[德]保罗·歇尔巴特著,张政译,“知了”|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本书集结了德国先锋科幻作家保罗·歇尔巴特的六篇幻想奇特、充满异星吸引力和哲思表达的作品,展开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与人、工程与艺术、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有生命的材料”与“无生命的材料”的哲学和科学讨论,并且由此发展出一系列美学议题。
《楔子——威廉斯诗合集》(第二卷)
[美]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著,傅浩译,广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共收录威廉斯1935年至1949年出版的六部诗集共160余首诗,包括《早年殉道者及其他》(1935)、《亚当、夏娃、城市》(1936)、《中断》(1941)、《楔子》(1944)、《云》(1948)、《粉红教堂》(1949),除了少数修改、重复的诗未收录,基本覆盖了威廉斯这段时期所有重要作品,全面呈现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总体面貌。
《西田几多郎哲学文选》(全四卷)
[日]西田几多郎著,王向远编译,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
本书是西田哲学首次系统的汉译,共分四卷:第一卷《纯粹经验与自觉》,是西田哲学早期理论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编译西田哲学早期(1911—1923)的代表性成果,包括成名作《善的研究》(1911)全译、论文集《思索与体验》(1915)和《自觉中的直观与反省》(1917)中的代表性论文的选译;第二卷《场所与无的限定》,编选翻译西田几多郎中后期(1923—1945)在哲学原理方面的代表作,包括《从“动者”到“观者”》(1927)、《一般者的自觉体系》(1930)和《“无”的自觉限定》(1932年)中的重要论文;第三卷《行为式的直观》,收集选译了西田后期哲学最具代表性的论文和著作序文;第四卷《艺术的成形作用》,收录西田几多郎关于美与艺术的两种论著,包括论文集《艺术与道德》(1923)、长篇论文《艺术性的创作与历史的成形作用》(1941)以及关于美与艺术问题的散论(1900—1940),是西田哲学在“美与艺术的世界”中的展开。
《地平线:现代科学的全球起源》
[英]詹姆斯·波斯基特著,孙亚飞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追溯了16世纪地理大发现至当代,现代科学诞生的过程。作者将现代科学诞生及发展中的重大时刻,置于全球历史范畴,从而介绍了非洲、亚洲、美洲等地的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还原了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科学家在现代科学发展过程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美]朴锺弼著,江秋萌译,上海书画出版社
晚明时期,生活在浙江嘉兴的文人、艺术家兼出版商周履靖出版了一系列图文并茂的书籍,包括《绘林》《画薮》等,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综合性画谱。这些作品当时就大受欢迎,其内容和形式被当代出版物广泛袭用、传播。本书描述了此类出版物如何适应大众的文化品位与需求,并勾勒出画谱作为一种形式,如何满足与塑造日益增长的读者的情感,又如何从流行文化的标志,转变为陈陈相因的图文。当对文人品位的掌握程度,成为衡量个人文化品位的标尺时,画谱作为现代早期中国的一种特殊商品,为非精英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增加其社会资本的手段。
《权力的文化与文化的权力:旧制度下的欧洲(1660—1789)》
[英]蒂莫西·C.W.布莱宁著,李文君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1660年,“太阳王”路易十四亲政在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在这至关重要的百余年中,旧制由盛转衰,启蒙熠熠生辉,公共领域兴起,民族国家登场。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了改变18世纪欧洲权力格局的文化革命。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中,王公贵族以古典方正的建筑、光辉崇高的绘画、庄严肃穆的歌剧呈现权力的文化,公众人民则在期刊、报纸、小说、图书室、咖啡馆中彰显文化的权力,逐渐显露的新生力量给既有秩序带来了撼动根基的挑战,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纷扰与骚动,法兰西、德意志与不列颠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终走上了迥异的发展道路,整个欧洲就此迈入现代世界的新篇章。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
[美]哈罗德·布鲁姆著,李小均译,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是文学批评巨擘哈罗德·布鲁姆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可以说是年近九十岁的布鲁姆对他一生阅读体验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书中,作者遵循阅读的记忆,选取了超过八十段他从小就熟记于心的经典作家的文本,为读者细细解读。阅读此书,就好比跟随作者经历一段从童年到晚年的精神之旅,我们将看到当代最伟大的批评家从文学史、艺术史、思想史上的杰出灵魂中汲取养分的过程。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如何(不)世俗
《黑格尔入门》(G. W. F. Hegel. Eine Einführung)
[德]蒂娜·埃蒙茨 [德]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 著,黄钰洲 译,东方出版中心·象形文字,2024年5月
《黑格尔入门》一书由两位德国古典哲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蒂娜·埃蒙茨和罗尔夫-彼得·霍斯特曼联袂撰写,旨在为读者提供对黑格尔哲学的快速概览。黑格尔是德国唯心论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体系极为复杂且深刻,强调理性并非抽象概念,而是现实世界本身的内在逻辑。他通过辩证法阐述了现实的动态发展及其背后的规律,主张自我意识经历从最初的自我与非我分离到最终的绝对精神统一的过程。黑格尔认为,哲学可以揭示现实的总体性,并提供理解世界及其发展方向的框架。本书系统介绍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理念,涵盖了其辩证法、自我意识、绝对精神等关键概念。两位作者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入剖析黑格尔的理论,帮助读者克服理解上的障碍。
《反思的使命(第一卷)(第二卷)》
倪梁康 著,商务印书馆,2024年4月
《反思的使命》分为两卷,第一卷论述胡塞尔的生平与著作。这里所说的“著作”,不仅是指他生前出版的著作,也包括他身后留下的讲稿、书信与四万多页的研究手稿,一言以蔽之,他的思想记录。第二卷讲述胡塞尔与同时代重要的思想家,如冯特、布伦塔诺、弗雷格、石里克、哥德尔等人的交互思想史。其中不仅包含胡塞尔与他们的思想交流的历史,也包含他们之间的私人交往的历史。关于本书第二卷还需强调的是:它主要是为一些学科的专业读者而写的,主要涉及哲学、数学、逻辑学、心理学、心理病理学、物理学、伦理学、审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哲学、语言哲学、艺术哲学、人类学、教育学、神学乃至神秘学、超心理学等学科。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西方哲学文化的源与流》(The Cave and the Light: Plato Versus Aristotle, and the Struggle for the Soul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美]阿瑟·赫尔曼 著,陈常燊 孙逸凡 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4月
现代读者身上一般都带有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印记。他们对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早已习以为常。对于他们来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似乎只是两个模糊、遥远的人物。本书要展示的,正是那个活在我们身上,同时也活在我们周围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影响力无与伦比,不仅反映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也反映在每一项抽象的制度设计中。本书认为,西方文明史上重要的社会、政治、宗教和哲学思想变革,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两种思想倾向之间的斗争和融合。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伟大的思想家们纷纷站队,或吸收柏拉图理念论(理想主义)的养分,或以亚里士多德代表的经验主义(现实主义)为武器,或取长补短、融会贯通,展开了一场争夺西方文明精神之主导权的斗争。作者用生动的叙述、扣人心弦的历史故事,展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遗产如何塑造了这个世界,勾勒出西方文明发展的线索。
《黑格尔主义与人格》(Hegelianism and Personality)
[英]安德鲁·塞斯 著,王兴赛 译,商务印书馆,2024年5月
《黑格尔主义与人格》是英国观念论史上的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作品。安德鲁·塞斯对黑格尔哲学展开了尖锐的批评,认为黑格尔始终都在讨论自我意识、精神等概念,而没有领会到这些东西只是一些抽象物,唯有个体性的精神才是真实的。塞斯进而主张,我们指示为实在之根据的东西只能是人格性的。这一立场与格林、布拉德利和鲍桑葵为代表的观念论大相径庭。本书因此开启了英国观念论中的人格主义分支,极大地丰富了英国观念论哲学体系。
《原始之美:萨满教与西方人的想象》(The Beauty of the Primitive: Shamanism and the Western Imagination)
[美]安德烈·A.茨纳缅斯基 著,苑杰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1月
古老的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性文化,与这种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信仰伴生的是一种率真、自由、神秘甚至癫狂的审美。在过去几百年中,萨满文化曾让人感到陌生和费解,但最终人们认识到,这种“原始之美”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瑰丽创造。这是一部关于萨满教认知的发展史,也是一座包罗万象的材料宝库,更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故事篮子——围绕学者、作家、探险者、企业家以及灵性追求者展开的故事既神秘又充满奇幻色彩,而毒蝇伞、裸盖菇、佩奥特仙人掌、死藤等魔法植物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幻象世界。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教诲》(Aristotle's teaching in the politics)
[美]托马斯·潘戈 著,李小均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年5月
本书是关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解读。《政治学》的核心内容是城邦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为前提,分析了城邦的形成及基础,探讨了各种城邦理论、制度,研究了各政体的分类和变革,并提出了他关于理想城邦的设想。《政治学》是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开山之作,被视为政治研究体系的典范。亚里士多德极力想教导我们的政治哲学内容,与其高超的教学活动形式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他都极力拉我们参与。亚里士多德身体力行地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机结合,为政治哲人提供了一个榜样:在讲演和写作中应该如何传达教诲。换言之,亚里士多德对于政治实践活动的公开研究,是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政治实践形式,是高度自觉地干预政治生活。亚里士多德以足资典范的审慎方式接近潜在学生并与之对话,因为他知道这些学生能力各异,需求各异,身处各种对立冲突的政体语境,他以其审慎教导我们认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张关系。
《荒原:一部文化史》(Wasteland:A History)
[美]维多利亚·迪·帕尔玛 著,梅雪芹 刘黛军 颜蕾 译,译林出版社,2024年5月
在本书中,维多利亚·迪·帕尔玛采取了“反风景如画”的态度,对传统上令人恐惧和蔑视的荒原风景进行了描述。她认为,18世纪英格兰的信仰、技术、制度和个人的融合导致了一种有关“厌恶”的文化态度的形成,该文化态度直至今日依然在塑造着我们评估景观的方式。本书包含的大量插图最早可追溯至17世纪,涵盖了景观研究、艺术和建筑史、地理、历史和科学技术史等多个不同的领域。通过这些材料,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将沼泽、山脉和森林视作“敌对领土”的概念,她认为这些荒原不是出于任何基本的物理特征,而是由它们所激发的厌恶反应而被归纳在一起的。
《杂交种文化》(雑種文化―日本の小さな希望)
[日]加藤周一 著,翁家慧 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4月
1956年,讲谈社出版了加藤周一论日本文化的代表作《杂交种文化》(日文书名:雑種文化),副标题为“日本的小希望”。全书收录《日本文化的杂交种性》《杂交种日本文化的希望》等多篇评论文章,从比较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加藤指出,英、法文化是纯种文化,日本文化则是典型的杂交种文化。海外学者对加藤的部分观点持有异议,指出英、法文化并非纯种文化,也是多元文明长期融合的结果。对此,加藤在之后的研究中有所回应与补充。这是日本学者首次提出“杂交种文化”的观点,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日本学界评价加藤周一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第一人,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的分析能力令人惊叹。1974年,经作者调整篇目,讲谈社以文库本形式重新出版该书,使之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版本。《杂交种文化》现已成为日本各个大学日本语言文化、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必读书之一。“杂交种文化”这一表述也得到广泛使用,作为一个文化类型学概念,它不再特指日本文化,也用来泛指各种混合型文化。加藤周一从事文化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从思想深处挖掘日本文化中保守主义、集团主义等问题的症结,其主张日本文化的杂交种性是为了防止狭隘的大和民族至上主义。
《爱欲的悲喜剧:柏拉图的<会饮篇>》
陈斯一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分社,2024年4月
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会饮篇》的研究汗牛充栋,但由于这部经典作品在文体和内容方面的多重性和丰富性,在当下高度专业化的研究局面中,各学科之间壁垒森严,缺乏建设性的对话,容易导致学术成果的割裂化、碎片化。《爱欲的悲喜剧:柏拉图的<会饮篇>》力图进行沟通和融汇,弥补学界缺憾。本书是对柏拉图《会饮篇》的一份详细、综合的哲学解读,在文本阐释与论证重构之基础上,结合古代历史与法律等领域的多种文献,同时吸纳人类学、历史学、古典学、修辞学的相关研究,系统而深入地阐述了《会饮篇》的爱欲哲学,并以此为框架和载体,探讨柏拉图对欲与爱、同性与异性、身体与灵魂、人性与政治、诗歌与哲学、自然与文化、生成与存在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思考。
《如何(不)世俗:解读查尔斯·泰勒》(How (not) to Be Secular:reading charles Taylor)
[美]詹姆斯·史密斯 著,高喆 译,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4月
查尔斯·泰勒的《世俗时代》阐述了现代世俗时代的形成过程,是一部西方世俗化的学术史,为剖析现代社会的里程碑著作。然而,这部巨著学术性和专业性很强,令多数人望而生畏。史密斯这本简短、清晰的导读,可以很好地帮助读者把握泰勒的思想核心。
《文学与恶》(La Littérature et le mal)
[法]乔治·巴塔耶 著,柏颖婷 译,陶听蝉 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是20世纪文学评论史上的经典著作。在本书中,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巴塔耶认为,文学并不是清白的。只有承认自己与恶的认识“共谋”,文学才能进行全面而深刻的交流。在这部精彩绝伦的作品中,巴塔耶分析了八位作家及其作品,包括艾米莉·勃朗特、波德莱尔、米什莱、威廉·布莱克、萨德、普鲁斯特、卡夫卡和热内,探讨了暴力、色情、童年、神话和僭越等主题。
《孟德斯鸠评传》(Montesquieu: A Critical Biography)
[英]罗伯特·夏克尔顿 著,沈永兴 许明龙 刘明臣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
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是西方现代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他的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君主立宪等思想对当代西方政治生活影响深远。本书正是一部反映孟德斯鸠生平经历和学术思想的评传。一方面,作者清晰勾绘了孟德斯鸠作为庭长、院士、葡萄酒经营者、巴黎沙龙常客、旅行家和思想家的详细人生经历,展现了其不同于卢梭、伏尔泰等启蒙哲人的丰富现实经验感和政治历练;另一方面,作者利用手稿等原始文献,比照各种笔迹,清楚地辨析、还原了《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三部著作的创作历程,呈现了孟德斯鸠审慎、稳健的思想体系。
《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修订版)》
吴琼 著,拜德雅|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5月
本书首版于2011年,时至今日仍然是国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庞大的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可以被看作是关于拉康生平的“小型传记”,作者结合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和拉康学派的传奇。下册是作者在细读了拉康《文集》,研读了拉康的研讨班作品和国外有关拉康的主要研究成果后,从“主体间性”的概念和视角出发,对拉康庞杂的理论所展开的全面梳理。本次作者除做小幅修订外,还增加了一篇修订版序言,回顾了这十年国内拉康研究的状况。
《从熊口归来》(Croire aux fauves)
[法]娜斯塔西娅·马丁 著,袁筱一 译,光启书局,2024年5月
年轻的法国人类学者娜斯塔西娅·马丁长期和北极圈内的原住民共同生活。2015年秋天,她在翻越堪察加火山的途中遭遇了一头熊,被咬去了半边颌骨。她奇迹般幸存了下来,而她生命中的危机才真正开始:辗转俄法多家医院,被绑在床上,切开气管,脸上植入金属板,反复经历手术、插管、感染,遭受秘密警察的盘问和猎奇者的围观……这一切几乎将她摧毁。破碎中的娜斯塔西娅回想起,堪察加的埃文人中有一个词叫“米耶德卡”(“半人半熊”),在这场相遇之前,她也曾被当地人称为“玛杜卡”(“女-熊”)。为了重新理解这一事件,她在零下40摄氏度的气候中穿越800公里的森林,重返埃文人的部落,和他们共同生活。在这段日子里她重建自我,也探索与世界相处的其他方式,直到再次出发......
《德意志浪漫主义》
韩水法 黄燎宇 谷裕 等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5月
《德意志浪漫主义》是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人文跨学科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高水准的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著作。它从哲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方面立体而深刻地分析了作为时代思潮的浪漫主义运动。不同于聚焦作家作品的专题性研究,本书从统摄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与命题出发,深刻剖析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叶德国文化、宗教、学术与政治领域浪漫主义根基。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浪漫主义不仅是一种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范式,厘清其线索将极大有助于理解德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现状。这也构成了本书最为重要的学术贡献。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konomisch-philosophische Manuskripte aus dem Jahre 1844)
[德]卡尔·马克思 著,上海辞书出版社,2024年4月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原典《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早期三大基础版本的合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一版)》(MEGA1)第1部分第3卷、《卡尔·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著作》第1卷和《马克思恩格斯文库》旧版第3卷中刊登的该手稿的内容,旨在为读者了解和研究这部著作的早期面貌提供必要的基础文献。
《钟泰著作集(四种)》
钟泰 著,钟斌 李阿慧 杨立军 崔勇 郭君臣 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5月
钟泰(1888—1979)为现代学术思想大家,毕生致力于先儒哲理之学,尤精周秦诸子,下及宋明理学,融会贯通,博采众长,成一家言。2021年末,《钟泰著作集》出版。今次分批出版单行本,以应大众之需。第一批包括《中国哲学史》《国学概论》《理学纲领》《古诗讲义》四种。《中国哲学史》采用独特的“以中释中”进路,明确表示“中西学术,各有统系,强为比附,转失本真”。全书分为四编:上古哲学史,中古哲学史,近古哲学史,近世哲学史。首言上古之思想,作为中国哲学的渊源;次言王官六艺之学,作为中国哲学的基点;再次由老子、孔子至龚自珍、曾国藩,分列人物117位,详细论述。《国学概论》共八章,先论六书、声韵、章句,以为读书舟车;次论六经、诸子、四部,以为读书图经;再次则论汉宋异同,以义理为蕲向与归趣;深透义理,而后发为文章,故以文章体制一篇终焉。明体达用,有条不紊,国学精要,萃于此编。另附《国学书目举要》。《理学纲领》凡十二目:正信、尚志、知本、辨义、居敬、格物、乐学、尽性、理气、心性、读书、讲学。本书据钟泰手稿整理,篇幅不过数万字,然上下古今,醇深明粹,为八百年理学传统最后的精要总结,入门、深耕两相宜也。另附《〈儒林典要〉拟收明代诸儒书目》。《古诗讲义》为钟泰授课讲稿,今据家藏手稿整理出版,弥足珍贵。所谓古诗指唐以前诗,相对格律诗而言。讲义自《诗经》讲起,中经汉魏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诗人,至两晋、南北朝、隋诸诗人结束,探唐诗之源,倡古朴之风。
《人类理智研究》
[英]休谟 著,周晓亮 译,崇文书局,2024年6月
因对《人性论》的论述不满,休谟亲自将该书第一卷改写为《人类理智研究》。康德被休谟从独断论的梦中唤醒,主要是读了《人类理智研究》。休谟哲学研究专家周晓亮经典译本再版,并对照英文1902年塞比—比格版、1975年P. H. 尼迪奇版精心校对。《人性论》出版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休谟悲伤地称“它一出世就死去了”。休谟认为,《人性论》出世后的不幸,并不是因为内容不妥,而是因为论述不当,且出版过于匆忙。为了弥补《人性论》的缺陷,休谟对《人性论》的三卷分别做了改写。第一卷的改写《人类理智哲学论》出于1748年;第三卷的改写《道德原理研究》出于1751年;第二卷的改写《论情感》出于1757年。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
丁四新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第一章研究了楚简本《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特征,第二章讨论了《太一生水》的主要概念、命题、分篇及其学派性质等问题,第三章深入检讨了《恒先》以“亘”和“亘先”为中心的两个关键概念,第四章以“一”和“道”为中心讨论了《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第五章着重论述了帛书《道原》的本体论思想。本书还包括两个附录,对《太一生水》《凡物流形》两篇竹书进行了注译。?
- 下周四立冬,提醒中老年:3不做,2不吃,忌1事,迎冬接福气 十月初一寒衣节,别忘“吃3样,做1事”,遵循传统,为家人祈福纳吉
- 新年寻“沪味”,如何激活上海年菜经济? 重审人贩子余华英,“梅姨案”有新消息,孩子走失如何报警?
- 冰毒是如何从军需药品发展成为新一代毒品之王的?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看杭州9大改革,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 入冬必备小零嘴!吃葡萄干竟然有这么多讲究,你真的吃对了吗? 月饼属于“三高”食品,今年中秋节这样吃更健康
- 好丽友燕麦曲奇亮相进博会,续写“零食营养+”无限可能 “天价”凤爪背后的市场博弈
- 西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4年第52号 重量为历届进博会之最!388公斤蓝鳍金枪鱼王亮相光明食品集团展台
- 100万个奥运手环订单从天而降!义乌又爆单了,商品越卖越“大”外贸新趋势 把二手衣服卖到非洲,广东小伙年入 4 亿
- 办公家具品牌推荐,圣奥办公家具荣耀入选 悍高集团双轮驱动全球户外家具市场,创新与品质共筑行业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