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发回重审 公安机关又发现其他拐卖儿童犯罪事实 “语言花园,儿童家园”:打造儿童友好的城市语言景观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发回重审 公安机关又发现其他拐卖儿童犯罪事实 “语言花园,儿童家园”:打造儿童友好的城市语言景观,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发回重审 公安机关又发现其他拐卖儿童犯罪事实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发回重审 公安机关又发现其他拐卖儿童犯罪事实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发回重审#公安机关又发现其他拐卖儿童犯罪事实】据央视新闻消息,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作出二审裁定,发回重审。法院认为,原判遗漏原审被告人余华英其他拐卖儿童的犯罪事实,部分事实不清楚,为查清上诉人余华英全部犯罪事实,应予重审。此案于2023年9月18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经审理查明:被告人余华英于1993年至1996年期间伙同龚某良(已故),在贵州省、重庆市等地共拐卖儿童11名。其行为已构成拐卖儿童罪,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予以严惩。对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余华英当庭表示上诉。2023年11月28日,此案二审开庭,庭审后,检察机关以经公安机关初查又发现上诉人余华英在云南省还涉嫌拐卖儿童的其他犯罪事实,有漏罪没有处理,为全面、准确、有力打击犯罪,保障被告人依法享有的上诉权,建议将本案发回重审。
“语言花园,儿童家园”:打造儿童友好的城市语言景观
作者:尹静 王佳琪
城市语言景观指城市中的语言环境,包括“典型语言景观”,如路牌、楼牌、告示牌、广告牌等,和“非典型语言景观”,如标语、涂鸦、语音广播等。城市语言景观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文化氛围,可帮助人们了解城市语言生态文明建设,还是一种语言教育方式,尤其可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提供生活化资源。因此,城市语言景观建设需充分考虑儿童需求,应成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友好城市(Child-friendly City)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联合国人居署提出,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以儿童为中心,以满足儿童需求和权益为目标,创造具有安全性、健康性、教育性、文化性和参与性等特点的适儿成长和发展空间。2021年,国家发改委联合22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充分体现。
作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城市语言景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综观我国的城市语言景观研究和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缺乏儿童视角,具体体现在景观语言未考虑儿童易读性、景观形式缺乏多样性。我们周围的文字标识、广告设计等语言景观通常复杂晦涩、充满隐喻,或者仅使用单调的汉字和拼音,缺乏儿童易于理解的图画和符号。第二,城市语言景观缺乏互动性,儿童参与感不足。国内城市语言景观通常只是单向传递信息,缺乏景观与读者间的互动。景观策划者往往从成人的需求和喜好出发,未考虑儿童也应是重要的参与者。这使得语言景观虽无处不在,但难以引起儿童的关注,更不用说儿童表达对语言景观的看法。第三,城市语言景观缺乏鲜明的地域性和文化性。当前的语言景观建设趋于同质化、标准化,缺乏体现当地独特文化的标识,不利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感受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第四,城市语言景观建设未充分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未发挥其对儿童的教育应用价值。目前的语言景观大多只发挥了信息功能和文化象征功能,其依托幼儿园、家庭、社区促进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教育功能仍有待探索和验证。
鉴于此,为更好地服务我国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语言景观建设可尝试做出以下改变与调整:
一是对语言景观进行适儿化改造,以适应儿童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一方面是要增强语言景观的可读性和易懂性。受认知能力所限,儿童需要简单明快的语言来获取信息。因此,适儿的语言景观应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字体应清晰易读,排版应简洁明了,以方便儿童轻松理解所传达的信息。另一方面是要注重语言景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儿童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思维能力萌发的阶段,多元化的语言输入刺激对其成长发展有益。因此,适儿的语言景观可融入数字科技,如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以卡通图案、明亮颜色、动画音效等多模态方式,以及游戏、问答等互动方式呈现,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提升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因地制宜打造地域性语言景观,发挥语言景观的文化教育价值。城市语言景观应反映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鼓励在语言景观标牌中使用本地语言文字,通过诗歌、歌曲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在语言景观中宣传当地传统习俗和历史文化。这可以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增长文化常识、开拓眼界,增强儿童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塑造文化身份,提高文化认同感。
三是推动儿童参与融入城市生活,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儿童友好的语言景观。践行儿童友好理念,需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畅通儿童表达与参与渠道,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眼动追踪技术了解儿童对语言景观的反馈和评价,纳入语言景观规划的决策过程。同时,儿童友好的城市语言景观建设离不开社会全体力量的参与。幼儿园可开展景观语言教学,培养读写和语用能力;家长可引导儿童关注身边的语言景观,增强社会语言意识;社区可提供丰富的文体服务供给,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四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语言景观建设范式。国内城市语言景观建设要充分考虑中国儿童的文化背景与心理需求,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具有时代感的语言景观。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城市语言景观规划研究,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多个方面考虑儿童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形成恰当的指导方案,做好《建设指南》的顶层设计,或打造城市语言景观样板城市,供社会参观学习,确保城市语言景观能够实现儿童友好。
总之,语言景观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应该重视语言景观建设,让儿童在城市生活中体验温馨、友好、自然、有趣的语言环境,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学校、家庭、社区也应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让儿童在不同生活场景中都能接触丰富的语言表达,提升他们的读写和语用能力。
(作者分别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
原标题:“语言花园,儿童家园”:打造儿童友好的城市语言景观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