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京城老服装市场十年蝶变“新”生 年产值有望破亿!婺城这家企业“飞”入海外大市场_吕威_英国公司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京城老服装市场十年蝶变“新”生 年产值有望破亿!婺城这家企业“飞”入海外大市场_吕威_英国公司,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京城老服装市场十年蝶变“新”生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电 题:京城老服装市场十年蝶变“新”生
中新社记者 杜燕 陈杭
北京市西二环向西,恢弘气派的现代化楼宇——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静待两天后在此举办的金融科技大会,这是被业内誉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风向标”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特定板块。届时,中外嘉宾将坐在宽敞明亮的会场,探讨新质生产力驱动金融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场景。
记者连日来跟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金科新区”、南中轴地区,探寻“老市场”焕发“新生力”的故事。
在原北展指挥部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刘林的记忆里,十年前,这座楼里,一两米宽的过道两侧,是许许多多二三平方米的货摊。摊位里,商家挤在层层叠叠的衣服堆中,为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的人们拽出货品。人头攒动的楼内,一天少则六七万人,多则十万人。
彼时,这座楼叫四达大厦,是聚集了约3000家商铺的服装市场,与周边其他11个市场,形成了当时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简称“动批”)。
西城区给“动批”算过一笔账,年均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但为了解决周边的交通、群租房等问题,政府要付出的管理费用年均超1亿元。
2024年10月11日,“金科新区”核心区的起步楼宇——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2014年,“动批”开始有序疏解。2017年,疏解腾退工作完成。2018年初,北京市政府决定以西城区“动批”为核心区域,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2019年1月,经国务院批复,这里升级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简称“金科新区”)。
万荣天地市场如今是国内网络安全产业龙头企业奇安信的总部大楼、世纪天乐服装批发市场变身北京金融科技中心……每每经过这里,刘林“恍如隔世”。
北京市西城园管委会(区科委)主任金鑫介绍,经过6年的发展,这片区域从业人员从4万人下降至1万人。目前,入驻机构达184家,注册资本金超1100亿元,2023年形成三级税收超15亿元,是“动批”疏解前的25倍。
“动批”蝶变“金科新区”,是北京减量发展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同样的“华丽转身”发生在“金科新区”西南方向约15公里的丰台区南中轴地区。
繁盛时,这片区域是名声大噪的“大红门商圈”,聚集了45家市场,约有3.3万家商户、10万名从业者,日均客流量达到数十万人次,日均货物吞吐量约2000吨。20世纪90年代,已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
密集的人流、车流和物流,带来交通拥堵、秩序混乱等问题。从2014年到2018年,45家市场疏解完成。
腾退空间释放发展空间。按照规划,南中轴地区由国际商务区、国际文化科技园区、博物馆群以及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等多个功能组团组成。
今年8月,由原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变身的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实现整体全面投用。目前,已注册和签约落地高精尖企业270余家,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元宇宙产业等领域。
南中轴地区管委会副主任安静表示,南中轴地区从服装批发聚集地转变为首都商务新区,取得了许多成效: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明年将正式投用;国家自然博物馆今年内实现开工建设;首都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方案已基本稳定,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前期工作。
沿着轴线向南,是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简称“南森”),目前已建成万亩绿地景观。今年5月1日南森观景台正式对公众开放。从59米高处望向远处,不断释放新活力的美丽北京尽收眼底。
2024年10月12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北京市丰台区供图)
16日,全球生态治理(南森)大会在丰台区开幕,数百位中外嘉宾探讨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美好家园。会上宣布,首都自然体验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等国家级创新联盟秘书处入驻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完)
发布于:北京
年产值有望破亿!婺城这家企业“飞”入海外大市场_吕威_英国公司
眼下,位于婺城区乾西乡的金华飞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厂房内格外忙碌,叉车来回穿梭,300名工人正有序地进行焊接、组装等一系列工作流程。这些产品经过严格的质检和精心的包装后将跨过重洋,远销欧美。
“和客户对接得怎么样了?所有准备工作都就绪了吗?”企业负责人吕威的电话几乎一刻不停地响着。面对源源不断的订单和市场的热烈反响,吕威既感到欣慰又倍感压力,“目前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三月份,正在全力以赴冲刺第四季度,预计今年的年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飞奔”是一家专注于生产喂鸟器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喂鸟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多年来,“飞奔”持续在产品上不断创新,成功将高品质的喂鸟器产品推向了国际舞台,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与信赖。
01
深耕赛道,“小方向”蕴含大机遇
从一家“小作坊”闯入海外“大市场”,其“飞奔”般的成功并非偶然,吕威说,“选对赛道很重要。”
2007年,吕威从部队退伍回家,接手了一家加工烧烤网的小作坊。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尝试制作喂鸟器样品。“当时一个做外贸的老同学找我,我想着总比没生意好,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下这个订单。”
没想到,样品完成后,原本联系的客户却失去了联系。陷入困境的吕威干脆把3个喂鸟器的样品发到了网上,结果,一个台商联系上了他。“我当时什么都不懂,随便报了个价格,但是他们觉得价格很划算,就订了整整6个集装箱的喂鸟器。”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订单,由于缺乏生产大型订单的经验,吕威的工厂在生产进度上遇到了严重困难。幸运的是,英国公司总部的负责人亲自来到工厂提供生产指导。一来二去,吕威的坦诚和实干打动了客户,其产品也成功在英国市场打开了局面,更让吕威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景。
“英国的鸟类保护政策非常好,他们担心鸟类食物得不到保障,政府要求普通家庭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喂鸟器,每个公园至少挂10个喂鸟器,所以公园、森林以及居民家门口,到处可以看到喂鸟器,喂鸟器是他们的一个必需消耗品。”吕威介绍说。
02
技术赋能,“小商品”撬动大市场
现如今,“飞奔”的产品已成功打入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市场。那么,“飞奔”是如何在这样一条相对小众的赛道上越办越好?吕威坦言,其奥秘就在于“创新”二字。
2010年后,有英国客户向吕威建议,可以考虑开拓英国以外的市场。经过市场调研,吕威发现美国市场潜力巨大,于是着手与一些美国客户建立联系。“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我们发现美国市场对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更严格。”“因为行业比较小众,这也意味着没有很多前人的经验,都需要自己一点点探索。”吕威告诉记者,别看这个行业小众,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十几年来,吕威也从一个小白变成了鸟类专家。走进厂房三楼,里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喂鸟器样品,它们大小不一,价格从20元到200元不等,总计3000余种款式。
“这个是装花生的,那个是装瓜子的。”“这款是按照重力学的原理设计,可以防止松鼠偷吃食物。”吕威逐一介绍,由于不同的鸟类有不同的习性,加之客户对功能、存放食物种类的需求各异,因此喂鸟器的类型也更多样化。同时,“飞奔”也不断追求产品的迭代与优化,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如高精度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等,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从2021年开始,“飞奔”开始在产品上安装智能摄像头,通过自动识别鸟类种类的,增进对鸟类的了解与保护。
除了具备实用性,“飞奔”也在外观上持续创新。“我们自己有一支设计研发团队,每天要出3-4款设计方案。”通过自主研发,公司陆续推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取得了六十多项技术专利和两项国家标准的产品制定。
“多年下来,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我们在型号上就有了更为丰富的选择,这正是我们的一大优势所在。”吕威表示。
03
多元融合,“小产业”带动大发展
通过不断技术创新、模式更新,“飞奔”也在加速“出海”的过程中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成长空间。
近年来,“飞奔”通过与多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员加入到公司的研发团队中。这些科研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公司还鼓励员工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公司的不断发展也为周边的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村民得以在家门口从事相对简单的包装工作,方便就业增收。此外,在厂房的另一边,一栋新的大楼正在建设中。吕威说,他计划在大楼的一楼设立一个鸟类科普馆,吸引更多的小朋友前来参观学习。同时,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吕威也格外关注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迄今为止,他已经成功帮助七八名退役军人实现了创业梦想。未来,吕威计划打造一个退役军人帮助工作室,通过开设培训课程和提供指导,激励并帮助更多的退役军人顺利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
“随着国内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国内对喂鸟器的需求还会更大。”如今,吕威在金华的公园、动物园等不少地方无偿捐献喂鸟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飞奔”对未来追求的目标也十分清晰:要将喂鸟器这个行业做强做大做精。接下来,“飞奔”还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不断完善生产和研发体系,助力婺城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丨洪 珊
摄影丨傅晓婧
摄像丨袁洪阳
编辑丨张妙娟
审核丨陈晓倩
监制丨方 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