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臭”的白象,在方便面市场逆天改命 “秀出你的鸡肉”,年轻人与菜市场的双向奔赴
越来越“臭”的白象,在方便面市场逆天改命 “秀出你的鸡肉”,年轻人与菜市场的双向奔赴,
越来越“臭”的白象,在方便面市场逆天改命
国庆节假期,除了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品尝各地特色美食也是出游的一部分。
尤其是各个地方早已经出圈的暗黑美食,比如北京豆汁儿、南京活珠子、云贵折耳根等,一定会让吃货们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壮着胆子尝试一下。
但实际上,要吃到这些重口味的美食,其实不用到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的景区,只需要去一个地方就可以。
那就是白象的官方旗舰店。
在去年推出白象香菜面成功出圈后,白象似乎打通了泡面营销的任督二脉,发现了“流量密码”,用各种又“香”又“臭”的泡面口味,撬动着互联网的注意力。
1
又“香”又“臭”
白象再度掌握“流量密码”
社交平台上,香菜总能每隔一段时间成为被争论的话题。当喜欢吃香菜的人宣称“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在全世界种满香菜”,总有“讨厌香菜党”隔空喊话,“等我有钱了,一定要把全世界的香菜都拔光”。
白象的超香香香香香香菜面就是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横空出世的,一经推出就是备受年轻人喜欢的爆品。
图源:白象官微
如果总结白象香菜面成功背后的流量密码,其实就是两点,口味的猎奇性和话题的争议性。
近两年,年轻人对暗黑美食的挖掘已经到了狂热的地步,这背后有一大批美食博主的引导,也有短视频平台流量的助推。
所以,当白象香菜面这样一个“倒反天罡”的食品出现,年轻人炸了,纷纷跃跃欲试,而社交平台的推流也助力了其进一步出圈,形成爆火的网红效应。
顺着这一思路,白象趁热打铁,在今年下半年,不到两个月时间先后上线了6种更猎奇的泡面口味。
就说号称还原正宗云贵川风味的折耳根面,感觉鱼腥草的味道已经扑面而来,不爱吃的人瑟瑟发抖;加入苦瓜片、苦瓜粒、苦瓜粉“3重苦滋味”的苦瓜汤面,你会觉得和它相比,现实生活就没那么苦了;还有只在河南上市的夏日限定“番茄鸡蛋荆芥味粉面菜蛋”,由于加入了荆芥这一让不少河南人都闻风丧胆的口味,也在网络上引起了一波骚动。
图源:白象官微
如果你觉得以上口味都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可以进阶到下一关了。
前不久,白象又推出了臭豆腐脏脏面、螺蛳风味臭臭面、臭豆腐螺蛳风味臭香面三种“香臭系”口味,又“脏”又“臭”的白象,成为了不少人新的宵夜搭子。
图源:小红书
对于这一系列新品,白象在研发上再次整活。
比如,臭豆腐脏脏面和臭豆腐螺蛳风味臭香面都是黑色面饼,既呼应了臭豆腐的外观,也让整个系列看起来更加暗黑。
再比如,臭豆腐螺蛳风味臭香面是螺蛳粉+臭豆腐+泡面的混搭,除了面饼颜色升级,口味上也“臭上加臭”,臭出新境界。
温馨提醒:谨慎在封闭空间食用,比如火车、高铁、办公室,你很可能被围殴。
图源:白象官微
而这些挑战着人们视觉和味觉认知的“臭味”创新,让白象在越来越“臭”中刷足了存在感,也让白象的营销癫到了next level。
2
逆势增长
白象在“线上”爆了
事实上,从各方信息来看,“方便面卖不动”已经是大势所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109家规模以上方便面生产企业,累计完成产量438.91万吨,同比下降7.48%;累计实现营收787.18亿元,同比下降1.35%。
而据康师傅、统一、日清食品发布的财报,今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方便面领域增长都不容乐观,其中统一方便面业务仅同比增长0.9%,康师傅、日清食品方便面业务均同比呈现负增长。
相比之下,白象似乎并没有增长的烦恼,反而是逆势上扬的态势。
众所周知,白象一直以来在线下渠道的布局都处于劣势,甚至在个别地域的商超都看不到白象的身影。
因此,线上电商渠道成了白象近两年发力的关键。
这其实也是白象致力于进行产品推陈出新的重要原因。
对于更热衷于网购的年轻人而言,他们不仅是在购买商品,更是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大陆。足够颠覆传统、挑战世俗的产品,更能赢得他们的青睐。
这一点白象香菜面的销量就可以印证。去年5月,2023年白象香菜面上市首日便售罄,并接连登上了抖音粮油米面品牌、店铺、直播、商品榜TOP1,不到一年,该新品总销售额就突破了2800万。
图源:白象官微
再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8月,白象在京东、天猫、抖音的线上销售额总和同比增长近2000%。2023年双十一期间,无论是天猫榜单好价榜、好评榜、热销榜还是抖音爆款榜、好评榜、人气榜等,白象均是第一。
线上渠道销量的持续走高,也助力了白象市场占有率的攀升。根据CIFST面制品分会数据,在方便面整体不景气的2023年,白象超越今麦郎销量跻身三甲,市场占比达到了12%。
毫无疑问,白象用创新实现了真正的逆天改命。
3
老牌国货
用“创新”接住泼天富贵
如果把时间线拉到2021年,我们会发现白象在互联网上是近乎消失的,当时甚至在它的老家河南,白象都很少出现在超市货架上。
7.20河南特大暴雨时,处于灾情中心的白象靠着捐了500万和大批物资,让很多人直呼“原来白象还没有倒闭”,此后,白象“员工中有三分之一为残障人士”、“拒绝日资入股”等事迹逐渐引发讨论。
2022年3.15晚会,插旗菜业的“土坑酸菜”被曝光,与之有合作的康师傅被人人喊打,白象则凭借真诚不做作的回应“一句话: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收获了无数好评。
至此,白象留给外界的还是一个良心、爱国、正能量满满的传统国货形象,虽然都是正向评价,但背后也有危机。
且不说爱国营销本身就是“双刃剑”,当一个品牌只靠“国货”这一标签出圈,却没有能留住用户的爆款产品,流量也很难长久。
而白象则成功接住了泼天的富贵。
潜心研究年轻人的消费喜好,把握美食趋势,用一个个让年轻人“惊吓又惊艳”的新品,将短暂的流量转化成了增长的销量。
如今,白象已经形成了“拳头产品+猎奇产品”两步走策略。其中“汤好喝系列”几乎是白象零差评的爆款,而"大辣娇火鸡面系列"和"走街串巷系列"则靠着不断更新的口味让年轻人欲罢不能。
其中“走街串巷系列”便是与各地地方美食的组合,推出了蟹黄拌面、红酸汤鱼面、沙嗲海鲜面、胡椒猪肚鸡汤面等,前面提到的臭豆腐脏脏面等“香臭系”暗黑泡面,就是这一系列的再上新,让我们看到了白象在产品创新上的无限可能性。
图源:白象官微
或许白象无法出现在全国的超市货架上,但它却靠着走街串巷,搜罗不同城市的美食,再与产品融合,让每个消费者可以在家品尝到来自全国的方便面口味。
可以这么说,如今的白象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消费者同情的传统国货,而是能够与大众的喜好、口味同频的更年轻化的食品企业。
白象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国货崛起,靠的不是卖惨,而是自强。
欢迎大家分享并推荐我们的文章。
亲爱的读者朋友,微信改了推送规则,不星标就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星标《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及时接收每日新鲜的推文,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每日相见!
作者:苏子秋;来源:首席品牌观察(ID:pinpaigcbao),转载已获得授权。
封面图来源:小红书@芝士真贪吃;
转载授权及媒体商务合作:Amy 微信(13701559246);
更多行业前沿资讯和优质供需资源对接,扫码添加「食品创新官」Cherry即可进群。
相关内容推荐
破解流量焦虑,一文读懂食饮商家抖音双11备战重点
紫色尖叫走红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的睡眠焦虑
千亿瓶装水市场混战,“胖东来们”扎堆入局
三连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秀出你的鸡肉”,年轻人与菜市场的双向奔赴
转自:北京青年报
菜市场是一座城市保障供应的基础设施,事关老百姓的“菜篮子”,背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按照北京市商务局在2022年7月印发的《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到2025年,全市将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尤其是超200个菜市场将转型升级。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连日走访发现,北京菜市场的提质升级工作驶上快车道,“颜值”与“内涵”双提升的同时,还体现出四个关键词:兜底、多元、文化、社交。即在提供不同层次的产品和服务、满足老百姓多元需求的同时,更暗含着一座城市对文化的传承,其中加入的社交属性和互动空间,让熙来攘往的菜市场内有乾坤,蕴藏“烟火人间”。
关键词一:兜底
当“小修小补”回归百姓生活
北青报记者走访发现,百姓身边的菜市场内,蔬菜水果、蛋奶粮油等常规需求的满足已经不在话下,伴随着转型升级,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的不断增补,像针头线脑的缝缝补补、修鞋配钥的零零碎碎,这些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在菜市场也能“一站式”配齐。正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所言,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正是这些兜底性服务的存在,百姓生活才越来越便利。
位于东城区北新桥街道的天泽祥鲜汇生活超市,经过提升改造,从20年前最初1000余平方米的小菜站,如今摇身变成了一个6000余平方米的便民超市。尤其是2018年开展升级改造后不断增补功能,各类生活所需能在这儿“一站式”解决:十几个店铺沿着超市入口的走道有序分布:修鞋的、修钟表的、配钥匙的、皮具护理的、修手机的、缝衣服的、卖宠物用品的,应有尽有。
孔令华的裁缝铺在这里颇受欢迎,不仅能缝缝补补、干洗衣服,还能定做服装,服务价格就贴在店门口,童叟无欺。“来我这儿的基本都是周围的街坊,因为价格比较公道,所以好多回头客。”谈话间,一位奶奶来取裤子,孔令华已经把裤子按奶奶的尺寸改好、叠放整齐,收了15元。由于老人居多,他特地准备了许多零钱。时间久了,老孔跟不少老顾客处成了朋友,谁家要是缺个针头线脑、纽扣布条,孔令华会毫不吝啬地赠送。
隔壁文具店老板李影也是个爽快人,不仅文具品类丰富,她还特地进了许多生活中不常见的小玩意儿:苍蝇拍、挠痒耙子、敲背器、塑料绳、橡皮筋……“这些小东西挣不了几个钱,很多老人没有网购习惯,这些东西不好买,给他们备着,图个方便。”
6月22日正值端午佳节,早上7点,东城区的龙潭早市已经喧腾起来,经过2020年最新一轮的提升改造,各个摊位排列有序、功能分区科学,购物环境也越来越舒心。“您这儿有卖灭蚂蚁的药吗?家里爬进来好多蚂蚁。”“一块钱一包,管用。”龙潭早市入口右手边就是一家杂货铺,只见货架一角,藏着不少灭虫“神器”,蟑螂净、蚊香、灭跳蚤药等等,让各路害虫无处遁逃。北青报记者发现,这个小铺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藏着不少市面上难寻的“宝贝”:老人常用的蒲扇、粘鞋剂、暖水瓶盖、地漏……顾客要什么,老板总能从角落里翻出来,看似“低频”,却是“刚需”。
关键词二:多元
融合天南和地北、东方与西方
有人说,不能浪迹山川湖海,市井长巷就是最近的远方。一处菜市场,囊括着四海之味、八方美食,暗藏着江南和塞北的相遇、东方与西方的碰撞。作为首都,以及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北京的菜市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瞄准多元化的口味需求,让人总能精准地寻到满足味蕾的心仪之物。
中国人十分擅长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来自浙江的小何在国贸的一家私企工作,在北京扎根了整整十年。自打2019年丰台区大红门的鑫江南便民服务中心开业以来,一到周末,她就要专程驱车四十分钟前来采购,在这个专卖南方菜的市场里,她可以找到最新鲜的家乡时令蔬菜,犒劳自己一周的忙碌,也能用味道一解思乡情。腌雪菜、笋干、梅干菜、咸肉、黑芝麻酥米糖、小鱼干、舟山带鱼、猪油渣、年糕、黄酒、马兰头、茭白……满眼都是地道的浙江味儿。小何说,这里藏着一个“故乡”。
朝阳区的三源里菜市场则充满了“国际范儿”,经过多次改造,这个菜市场的环境从过去的“一言难尽”到如今的“赏心悦目”,产品从原先的“单一贫乏”到如今的“百花齐放”,它是西餐爱好者的“天堂”,是中外美食家狂热追捧的“朝圣地”。走进其间,100多个摊位分布在通道两侧,红红绿绿的食物排列在一起,好不热闹。水果档口区,有超大号的荔枝、蓝莓、杏子、车厘子、杨梅……各色新鲜果子有序排列,仿若一个调色盘;调料档口区包括万象,来自世界各国的奶酪、酱料、火腿、咖啡、进口零食,让人挑花了眼;海鲜档口恰似“生鲜联合国”,大到帝王蟹、波士顿龙虾,小到银鱼、花螺,还有普通市场上不常见的马头鱼、石九公、大眼鱼、蓝瓜子斑,淡水的、海水的,国内的、国外的,老饕们总能找到对胃的;蔬菜区则多是净菜,明码标价,收拾得整整齐齐,“强迫症”来了都要直呼“舒适”。
尽管临近中午,仍有不少老外前来采购。来自印度的小哥巴山在中国已经工作了16年,他会定期前来这里采买食材,早已是三源里菜市场的“忠实粉丝”,作为老客户,不同档口的价格他都了如指掌。当日,他购置了两大袋蔬菜满载而归。对于这家菜市场,巴山评价说,因为菜品新鲜又丰富,因此对这儿青睐有加。
关键词三:文化
老市场升级了 但时光记忆还在
商业往往带有文化的意味,扎根于一个地方的菜市场更是凝结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也是变迁之下时代的缩影。在不少菜市场,尽管“改头换面”,可老文化都被保留了下来。
“买好菜,找朝菜”,作为过去的京城四大菜市场之一,对于许多年长的北京人来说,东四北大街的朝内菜市场是一个时代里能够采购到丰富、新鲜、稀缺食材的场所,也是一种象征着为节日或聚会而精心准备的愉快心情。
2021年,在北京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朝内菜市场完成了华丽转身,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南侧和西侧的外立面整体呈灰色,与周围的胡同四合院风貌相呼应,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加上木纤维板进行搭配,通过组合形成了光影虚实变化,立面上以抽象的影像呈现出北京老城中院落交替、屋顶层叠的轮廓印象,底层入口处采用木纤维板和深灰色铝板形成实体的坡屋顶形态,回应了双坡屋顶形式“老朝菜”的场所记忆。虽然已经改制为物美超市,但朝内菜市场的招牌依然保留,在南侧临街专门有一排橱窗,展示着“朝内菜市场”老招牌,招牌旁边还有老式电视机、收音机、电话机和手提箱,通过场景搭建,保留了一代人的记忆。来往人群中,总有人会被此情此景触动,驻足凝视一番。
位于东城区景山街道大佛寺东街25号的兆军盛菜市场可以说是远近闻名,20多年时间里,这个菜市场以其公道的价格、新鲜的菜品,牢牢捕获着老街坊们的心,每日人流量高达5000余人,其辐射范围可达方圆三公里。
经过多次改造,这个菜市场由里子到面子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京味儿”:菜市场朝东的门脸在2022年的改造中有了新的模样,入口处采用了北京四大菜市场传统的弧形门脸,这是对老北京菜市场文化符号的强化表达。外墙则是青砖灰瓦,与周围的胡同环境相映成趣。进门后,需穿过一条10余米长的甬道,两侧的墙壁建得颇为用心,专门采用四合院风格的青砖铺就。菜市场售卖大厅的天花板原来只是一层铁皮板,冬天冷夏天热,改造后,屋面结构整体换新,深灰色金属瓦如同传统的四合院屋顶格局,巧妙地契合了历史街区风貌协调的要求。因其充分引入传统文化元素,这里成为老城内展示古都风貌、彰显老城文化特征的菜市场,格调鲜明。
关键词四:社交
菜市场体现更多年轻元素
小小菜市场囊括着人生百味,不仅有三餐四季,更蕴含着一种生活方式,在紧张的都市节奏中,让生活的脚步慢下来,逛菜市场甚至成为许多年轻人的休闲方式。而菜市场也在“颜值”和“内涵”双提升的过程中,增加社交属性与互动空间,让年轻人对菜市场趋之若鹜,竟形成了一种“双向奔赴”。
“秀出你的鸡肉”“平谷土鸡蛋,给你的土味情话”“你爱的小鲜肉,来自大红门”“有好柿会花生”“忘不了,在这儿有四季如春里,最踏实的快乐”……在兆军盛菜市场,商家玩起了“谐音梗”,抬头便可见一条条新式标语,令人忍俊不禁。寥寥几语,既描绘出产品的某一特性,其间传递出的生活态度,更是拉近了商户、菜品与顾客之间的距离。菜市场副经理孙茹说,大清早,这里是老年人的天下,一到10点以后,尤其是周末,远近的“小年轻们”就都出动了。
同样,在位于朝阳区百子湾的“百姓菜篮子”,不经意间拐进一家菜店,也许就会遇见一句标语,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比如,卖粽子的口号满是爱意:“从此,我家的冰箱和餐桌就有了你的一席之地,你对我粽情粽意,我对你未来可期。”鸭脖店则直抒胸臆:“爱我你就啃我呀。”经历2019年的提升改造,曾经的农贸市场变为菜篮子生鲜直营地,不仅卫生环境、内部功能都有了质的飞跃,关键是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对于自家店在社交网站上“火出圈了”这件事,百姓菜篮子的“小鱼糕冷”鱼糕店店员喜出望外:“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火了!”“小鱼糕冷”主打现做现卖的湖北鱼糕,还有鱼骨、鱼丸、炸鱼皮,各色美食吸引了许多馋猫前来打卡。墙上贴着“请乱拍照”四个大字,加上简约的红色座椅,非常适合年轻人拍照,彰显了店主拥抱顾客的热情。菜市场紧挨着竞园,这个文化产业园里的不少年轻人下了班就会来菜市场逛逛,吃份鱼糕解馋。因其纯正的湖北味以及浓烈的社交属性,这家鱼糕店在不少社交平台上被美食博主热捧。
如今,北京的菜市场里,市井味道越发浓郁,正如兆军盛菜市场内的一句标语所言:“酸甜苦辣,才叫日子;热气腾腾,才是人间。”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对话
小菜场里的大智慧:有“舍”才有“得”
对话人:东城区兆军盛菜市场副经理孙茹
北青报:兆军盛菜市场经历了多轮改造之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孙茹:在2008年、2012年、2016年、2022年,兆军盛菜市场前前后后经历了多轮次的改造提升,从过去破旧的铁皮厂房,逐步升级为现在宽敞、干净、舒心、实惠的便民菜市场,并引进了缝补、修鞋、理发、家电维修、花店、小酒馆等功能性店铺,1300余平方米的空间内,48个商户全面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虽然现在网上买菜平台很火,遍地都有菜站,但我们的菜价比别的地方有优势,东西比别人新鲜。把价格降下来,把服务提上去,靠量取胜。这其中,靠谱的商户、优质的服务是关键。
北青报:经营过程中,菜市场如何吸引好的商户、打造优质服务?
孙茹:招商时要经过严格的面试,看他们的言谈举止、经营理念,看商户是否明事理。我们也有淘汰机制,经常和顾客吵架的、菜卖得特别贵的、缺斤短两的、顾客投诉多的、卖了好几年都没有回头客的,都要毫不犹豫地请出去。所有商户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不能让一家铺子坏了整个菜市场的口碑。经营菜市场,首先得找人品好的商户,诚信很重要。
北青报:售卖中如何处理一些磕磕碰碰?
孙茹:大多数老百姓是非常明事理的,但难免会遇到个别不依不饶的。我们专门给商家准备了2000元的兜底基金,如果商户因“受了委屈”遭受损失,就从这2000元钱里补,没必要跟顾客发生冲突。退一步海阔天空,谁也不差这几块钱,上咱家菜市场就是咱家客人,得微笑服务。所谓“和气生财”,做生意得有一颗懂得“舍”的心,几毛几块的,该舍还得舍,有“舍”才有“得”,这回“舍了”,下回没准他还买你的,你要是跟他急,他就不买你的了,你也就“得”不着了。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记者手记
当服务“可及”了 城市便“可爱”了
作家汪曾祺曾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一方菜市场,盛满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调配出生活的千滋百味,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真谛。
市民的菜篮子是最日常、最基础的消费,面对多元化的需求,菜市场也在不断充盈着内涵。北京是一座大气的城市,菜市场的转型升级,包容了八方来客。从简简单单的村酒野蔬,到跨越重洋的山珍海味,消费无所谓贵贱,你可以在菜市场里买到八珍玉食、大快朵颐,也能嚼着粗茶淡饭、齿颊生香。照见了多层次的需求,也就立起了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一个侧影。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如今,“小修小补”的回归,“针头线脑”的满足,是对百姓生活最细微之处的关照,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所在。纽扣掉了,鞋底磨了,裤腰肥了,手表不走了……当这些“小麻烦”出了家门拐个弯儿就能解决,实则是“大幸福”的渐次累加。生活服务业的功能补足,正是不厌其“小”,当服务变得可及,这座城市也就变得可爱了,成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生动注脚。
气味总是最能唤醒人的感官、引起强烈的情绪、触发详细的记忆,菜市场本身正是一个气与味的集合体,也是最纯正的“乡愁”所在。北京,容纳了来自天南地北的人,而菜市场里山包海汇,在这里,能找到最正宗的“京味儿”,更能觅得四海美食。人在他乡,何以解忧?转角就能一解乡愁,莫不是一种“小确幸”,也恰恰反映了一座大都市的包容性。当味觉联结了“故乡”,一种跨越了时空的、新的“乡愁”便油然而生,人与城的关系也就愈加紧密了。由此,向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我们又进了一步。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