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大学生股民跑步进场!打工赚的5000元全部投入很心疼,但“风浪越大鱼越贵” “用一星期就能变漂亮”,董明珠上新9800元美容仪
18岁大学生股民跑步进场!打工赚的5000元全部投入很心疼,但“风浪越大鱼越贵” “用一星期就能变漂亮”,董明珠上新9800元美容仪,
18岁大学生股民跑步进场!打工赚的5000元全部投入很心疼,但“风浪越大鱼越贵”
9月24日至今,A股经历了连续6个交易日的大涨,高歌猛进的势头下,大批股民跑步入市,新股民更是掀起一波开户热潮。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些新股民中,出现了不少00后、05后的身影。10月8日,红星资本局与这些00后、05后股民们聊了聊。有人今年刚满18岁,怀揣着打暑假工赚来的5000元,准备积极入市;有人在3年前的基金热中亏了钱,又信心满满地踏入这波股市热潮;还有人在30年老股民父亲的带领下,早早接触市场,父亲对他说:“资本市场在中国将来有大的发展。”
以下是他们的口述:
股民:小王
城市:重庆
年龄:18岁(大一在读)
这是我第一次入场炒股。我今年成年满18岁,当时决定自己赚生活费,就想到入股市炒股。虽然炒股有高风险,但也有高回报,这也是一种赚钱方式。我运气比较好,在股市还没有大涨的时候,就去开户了。9月20日,经朋友介绍开了银河证券的账户,客服让我在手机上操作开户,但我想去感受现场的氛围,也想看看证券公司在什么地方,就去了一趟柜台开户。打算投入股市的资金,是我打暑假工做服务员赚来的5000元。这笔钱不少,相当于我5个月的生活费了,全部投入股市还是很心疼,但“风浪越大鱼越贵”。平时我会关注一些财经资讯,从各个方面搜集信息,比如CCTV2财经频道。
我已经做好了血本无归的准备,人们常说,进入股市亏是正常的,都是交的学费,这5000元能翻一番我就知足了。
我觉得这波牛市应该还会持续几天,所以打算今天下手买几只股票,但目前还没选好。你要说有什么遗憾吧,就是开户开晚了,没有完全赶上这波热潮。
股民:小马
城市:深圳
年龄:19岁(大一在读)
我初中就开始买基金了。当时是2021年,有一轮小牛市,买了几千元,到现在还是亏了200多元。但炒股还是第一次。国庆节前一周的时候,我就想入场了,我认为市场已经达到超跌反弹的时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出这个判断不是凭空猜测。我是学金融相关专业的,平时比较关注新闻,并且我生活在深圳,观察到了市场的一些变化。比如上个月半导体市场在华强北行情明显好转,还有就是楼市政策转变,2015年的时候就是楼市股市共同前进。但是由于开户操作程序上的问题,我直到9月30日才开户成功,今天(10月8日)才能交易。开户手续办完之前,我预估半导体会在市场领涨,所以就买了一点半导体场外基金,9月30日就有12%的收益。整个国庆假期,市场热了,半导体港股又大涨。我预估今天想买的股票几乎都会一字板买不进去,就很后悔9月30日买少了。到了今天开盘,我就比较激动,早上冲高进的,现在回落了很多,但我对后市依然有信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投入的资金有3万,里面有三分之一是自己兼职赚的,暑假的时候在华强北送货拣货。剩下的钱都是父母给的,他们不支持我炒股,但是愿意给我一些钱来学习,可以亏完,但不允许我借钱炒股。
看到买的股票和基金涨了,我会觉得自己判断正确,认知得到肯定,但无关钱的得失。我家里是做海鲜生意的,也做着酒楼供应商,但这次中秋节的生意不及预期。我觉得股市好,酒楼餐饮业也会跟着好起来,我们家的生意也能好一些。目前我的股票还是亏损的,如果赚到钱,我会考虑换手机换电脑,现在深圳这边电子产品也有政府补贴,我会出来消费也算支持实体经济。
股民:小高
城市:盐城
年龄:21岁(大三在读)
我父亲是30年的老股民了,他对我说:“资本市场在中国将来有大的发展,提前准备,早点接触”。所以我从初高中的时候就对股票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父亲的支持,便决定接触市场。这不是我第一次炒股,2022年的时候我就开户了。但是之前行情不太好,我完整交易的股票只有9笔,但是全部盈利。这次我一共投入近8万元,都是我从小攒的压岁钱和零花钱。目前手中一共有5只股票,一只场内基金,涨幅最高的是广州发展,但持仓不多,重仓都是券商股。因为股市上涨开头,券商最受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波牛市,但中间会有回调,股市肯定有赚就有亏,我已经做好准备了。不是亏多少能承受,而是我按照自己的执行方法来,到了该抛的时候就会抛掉,而不是说赚了多少钱、亏了多少钱才抛。怎么判断?主要还是看技术面配合基本面分析,具体的方法我不太方便讲。我父亲对我炒股影响很多。成年之前,我跟着他学习股票方面的知识,成年之后都是自己独立操作。现在我正跟父亲学期货期权方面的知识,也会去看相关的一些书籍,比如前几天刚从图书馆借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看到持仓的股票上涨赚钱,我当然高兴,但是奖励自己得等到交易完成之后,毕竟现在还没有卖出。
编辑|陈柯名 杜恒峰
“用一星期就能变漂亮”,董明珠上新9800元美容仪
“只要你用上一个星期,你就会发现你自己变漂亮了。”
日前,在河北石家庄正定举行的2024格力冰洗生活电器战略发布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谈到格力研发的美容仪时这样表示。
原来,在多元化上屡败屡战的格力电器,最近又吹响了新的号角。中国新闻周刊发现,近日,格力董明珠店小程序内上架了一款格力美容仪。
根据商品页面,该款产品定位为微电流美容仪,主打抗衰功能,定价9800元,预计8月25日起陆续发货。截至发稿,该微电流美容仪已累计售出960余件。
值得注意的是,9800元的定价,是天猫近七日美容仪热销榜榜首的三倍。
董明珠。图/格力电器官方微信
再跨界
“大家都说,‘董明珠,你现在怎么过得这么好啊?’我告诉你,我们格力研发了美容仪。”谈及美容仪这一格力最新跨界的成果,董明珠依然自信满满。
在发布会现场,她更是亲自打出了一个星期见效的广告,并动员现场经销商为妻女、为自己下单——主打一个不分性别,一起享受美。
在格力微电流美容仪详情页面里,也可以看到格力对其改善抬头纹、法令纹,深度改善面部细纹,改善皮肤粗糙、暗沉,镇静舒缓、收缩毛孔等一系列功效的介绍,并称之为“品质身份之选”。
但从消费者端,目前尚难感受到和董小姐同频的热切。
从该款美容仪在社交平台引发的热议来看,其间不乏诸如“9800光买光子(嫩肤)都可以打四五年了”“因为一个星期后就没有七天无理由退货了”“核心技术是什么”“这算不算虚假宣传”一类的网友吐槽之声。
图/截图自格力董明珠店小程序
中国新闻周刊观察到,消费者的质疑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格力一个家电企业怎么保证研发的美容仪真能有用,二是9800元的定价是否有割韭菜之嫌。
在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看来,美容仪本质上还是工业产品,像格力这样的大型家电企业,其拥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技术积累,因而相比于市场上已有的美容仪厂商,格力在美容仪的研发和生产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优势的。
“美容仪算是新兴家电品,格力在家电领域有着深厚的沉淀,一旦格力投入资源进行研发,很快就会有适合市场的产品。”家电行业分析师张彦斌也认为格力在美容仪研发上有其固有优势。
从公开信息来看,格力的这次跨界也早有迹可循。
根据天眼查数据,格力申请美容仪相关专利的动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去年9月,目前已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其余8项美容仪相关发明专利则在公开或实质审查阶段,简单理解即初步审查合格,待对其创新性等进行深入评估。
格力电器申请的美容仪相关专利。图/截图自天眼查
另在今年4月,格力电器投资成立“珠海格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医疗服务、医疗美容服务及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等。
不过,格力现在推出的首款微电流美容仪究竟成色如何,是否能在避开“家用美容仪是否智商税”争议的同时,真切给用户带来匹配其定价的高端体验,从已有信息很难看出。毕竟,在天猫近七日美容仪热销榜上,排名前五的产品券后价仅分别为3199、2399、2399、299、6998元,9800元的定价已算得上“奢侈”。
对此,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表示,“美容仪市场本身的定价体系就比较乱,因型号、款式、功能等的不同,价格本来就从数百元至上万元不等,所以我们很难用价格去确定一个美容仪它是否暴利、是否定价合理,主要还得是看它的效果。”
然而在家用美容仪现有的竞争格局下,格力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自己的市场地位,“归根到底还是要看产品”。张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如果消费者对品质、功效方面缺乏信心的话,这一定价可能成为阻碍其市场销售的一个价格门槛。”
中国新闻周刊就格力在美容仪品类上目前已掌握了哪些核心技术、功效上经过了哪些验证,及其微电流美容仪相比市面上其他产品有哪些优势等问题向格力方面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并未获得回复。
急于多元化
虽然说服消费者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多位受访者对格力跨界美容仪持有乐观的态度。
这种乐观主要来自于当前家用美容仪市场正因监管的变化而进入洗牌期。
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将于今年4月1日起对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等施行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即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而在此之前,家用美容仪均按照小家电进行管理,并不需要对其功效进行临床验证。
虽然上月初,国家药监局将该规定延期2年,于2026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但行业因此而生的波澜已经开始。
据市场分析公司久谦中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美容仪品类线上销量同比下降32%。即便新规延期实施,不少品牌仍未重新上架该类产品,并转头布局其他品类,开发光电类、声波类产品。
“射频美容仪监管新规直接将一些不规范的厂家清理出局,一定程度上净化了美容仪市场,也给合规企业腾出了一定市场空间,”张彦斌表示,“格力此时宣布进入美容仪市场是一个极好的时机。”
不过这是否意味着,跨界美容仪能成为格力多元化的破局点?答案是,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一方面,消费者对格力的认知仍被束缚于“好空调,格力造”之中。
“消费者对格力在非家电领域的认知度不高,需要时间的积累”,张毅表示。可以看到,即便有董明珠这一极具个人影响力的明星招牌在手,以及格力现有的品牌知名度,格力在非空调类消费家电或电子产品等领域,并未能再复制其空调的增长神话。
另一方面,美容仪品类对格力当下的经销商体系可能存在着一定的挑战。
“在行业融合上,美容仪涉及更复杂的专业知识,对于主要做家电的经销商而言,在产品技能方面还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市场教育;客观上比较高的定价也对经销商的售后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毅表示。
事实上确实如此。空调这类大家电和美容仪这类小家电,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消费场景大相径庭,你很难想象苏宁这样的家电卖场会细致介绍并演示使用美容仪。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或许是,虽然在当代医美需求不断增长的带动下,家用美容仪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相对于格力的营收规模而言,就显得不怎么够看了。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美容仪行业市场规模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1年中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接近100亿元,且正在以超30%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预计到2026年将突破200亿元。相比之下,格力去年的营收就高达2039.79亿元。
“我认为美容仪只能是格力多元化中不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是一个比较细分的小产品线。”梁振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格力的多元化能不能做成功,还是要看格力在空调之外能不能把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等能够创造较多销售额的其他家电产品类别做好。”
纵观格力近10年来的每一步多元化,无论是家电相关的冰箱、洗衣机、厨电等,还是不相关的手机、医疗设备、预制菜、新能源等业务,几乎都陷入一种谈不上失败但也远算不上成功的泥潭中。从结果上来看,空调如今仍是格力的营收主力,去年营收占比为74.14%,较2022年的71.36%甚至更进了一步。
格力营收构成情况。图/整理自格力财报
而与格力业绩高度依赖空调业务不同,另外两大白电巨头美的与海尔智家(海尔集团旗下家电上市公司)则可谓多点开花。
去年,美的营收中36.20%来自消费电器(洗衣机、冰箱、厨电及其他家电等),另有10.01%营收来自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其他制造业;而海尔智家的电冰箱、洗衣机、厨电产品营收占比分别为31.36%、23.54%、15.98%。
虽然二者在空调领域仍未能超过格力(注:美的暖通空调业务因囊括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等其他空调以外的业务),甚至海尔智家空调业务收入仅有格力的三成,但二者在其他消费电器及延伸业务上的营收令格力一时难以望其项背。
这也导致,格力与美的和海尔在营收规模上的差距,正变得越来越大。去年全年,格力的营收只有海尔智家的不足八成、美的的不足六成。
三大白电巨头营收对比,单位:亿元/图:整理自财报
当专注从优势变成劣势,格力的多元化也变得越来越必要且急迫。
但在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看来,格力多元化落后于另外两家的根本原因在于格力的多元化战略并不清晰,多元化产品间缺乏逻辑关系;同时其多元化相对启动较晚,产品本身竞争力又不强。
比起急切地迈大步、拓赛道,或许真正捋清自家的优势对当下的格力而言更为重要。
作者:石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