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文旅博会更“焕新”:“小商品”拥抱“大市场” 中国“头号包租公”,靠收租年收入300亿,躺赢香港第一富豪
义乌文旅博会更“焕新”:“小商品”拥抱“大市场” 中国“头号包租公”,靠收租年收入300亿,躺赢香港第一富豪,
义乌文旅博会更“焕新”:“小商品”拥抱“大市场”
本文转自:消费日报
义乌文旅博会更“焕新”:“小商品”拥抱“大市场”
——第18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举行
“文化旅游的风向标看义乌。”
10月13日—10月15日,第18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第18届文旅博会”)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在浙江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第18届文旅博览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提升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需对接能力,致力于打造一个集传统文化传承、文旅设计创新和新型生活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专业型文化和旅游产品展会。
本届文旅博会以“小商品大市场,乐生活享世界”为主题,设置了体育用品馆、户外庭院营地用品馆、文旅创意产品馆、收藏用品馆、电竞动漫馆5个展馆,集中展示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行业趋势,进一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升级。
2000余家国内文旅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展品范围涵盖文旅创意产品、数字科技、智慧旅游、非遗手工、收藏品、户外休闲、体育用品等众多领域。
展会期间的配套活动包括义乌首届国际翻译采购节,户外、体育用品中英文版小商品团体标准发布会,2024中国(义乌)国际户外庭院营地用品博览会暨义乌国际翻译节&国际户外人大会,户外用品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发布会等多项配套活动。
同期举办多项活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有效提升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浙派好礼”文创对接会,带来2024“浙派好礼”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的获奖作品的展示;浙江省首届电子体育大赛,为浙江数字文娱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艺韵稠江,群文共赏”2024义乌市群众文化展演活动,带来别开生面、底蕴深厚的技艺和展演。
据了解,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前身为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文交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简称“旅博会”),文交会创办于2006年, 2010年升格为由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文旅厅和义乌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展会。先后被列为“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的品牌展会之一。旅博会创办于2009年,在首届旅博会和第八届旅博会开幕式上,国家旅游局分别授予了义乌市“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和“中国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的牌子和荣誉称号。
2019年,在国家文旅融合机构大改革的背景下,文交会、旅博会同期举办,2020年为致力于助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新探索,展会更名为“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简称“文旅博览会”),2021年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紧扣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努力打造成为展示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的高端舞台和对接全球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贸易的首选平台。充分发挥展会促进产品交易、项目展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平台作用,促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截至2023年,文旅博览会已经成功举办17届,为全国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搭建了良好的展示交流平台,中国义乌文旅博览会已成为高标准、高质量的全国文旅融合金名片。
本届展会充分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积极顺应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本届展会从有效推动文化赋能和旅游带动作用;全面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等三个方面进行提升,并呈现以下六大亮点:
“新定位”打开“新格局”
本届展会扎实推进市场化改革,在新的征程中攻坚破题,进一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市场化”定位,打造一个集传统文化传承、文旅设计创新和新型生活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专业型文化和旅游产品展会。
按照“一个品牌、多展联动、文旅融合、赋能产业”的办展方式,完成展会项目的市场化定位和优化,形成具有特色成熟的展会子品牌培育模式。计划每年春季举办一个文旅博览会综合展作为主展,由商城集团主办。同年,举办若干个文旅行业展会作为专业展,由义乌市文旅相关行业协会承办,形成多展联动、相互赋能的“1+X”模式。
“新成员”焕发“新活力”
本届展会创新运营模式,深化与文旅体相关优势行业协会合作,通过全权委托、项目联营、展区合作等多种形式,推动展会由“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向“政府服务、企业运作”转变。调动各方优势资源,引入新的办展力量,积极开展专业化运作。
打造了“国企+协会”组织架构,实现展会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深化与收藏品协会、雨具户外商会、运动器材体育休闲行业商会、体育健身用品行业协会等专业协会合作,以展中展的形式推出“2024中国义乌收藏品展览会”“2024中国(义乌)国际户外庭院营地用品博览会”和“2024中国(义乌)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灵活机制,更好地对接上下游企业,形成文旅博览会服务参展商和采购商的全链条。
“小商品”拥抱“大市场”
本届展会以产品交易为特色,聚焦文旅体“小商品”,从“小”切入,充分发挥义乌市场“大”优势,构建“小商品+展会+市场”模式。聚焦“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数智化”五个高质量发展方向,大力提升供需对接能力,以文化产品和旅游商品交易为核心,强化全球产品交易、项目展示、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功能。
此次展会配套举办“义乌首届国际翻译采购节”,借助义乌与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链接全国210多万家中小企业,推动文旅体商品更广泛地触及全球市场,展示“中国质量”和“中国体量”。有10000余采购商,包括2000名外向型采购商报名参加展会。
“小窗口”服务“大产业”
义乌市场是全球小商品贸易的“晴雨表”“风向标”,通过文旅博览会通过各类“新品发布”展示文旅体产品爆款,范围涵盖了文创产品、旅游商品以及丰富的户外运动装备与文玩收藏品等多领域产品,从文化深度到生活广度,引领新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有助于企业主体更快捷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
展会专门设置了文旅创意产品馆,其中有“上海礼物”“北京礼物”“海南特礼”等一大批优秀创意新产品,同期举办的还有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获奖作品的展示活动和“浙派好礼”文创对接会等,在产业链、品牌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和精准对接,极大地推动了文化创意和商品设计,助力全国文旅产业“强链、扩群、建圈”,助力文旅产业集群发展。
“新行业”更迭“新标准”
本届展会定位优势行业,招引一定数量、有品质的行业企业,划行规市,持续深耕成为今后展会中的固定板块。以“专业化”为导向,力争成为研究文化和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带动文化和旅游产品提质升级、推动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持续繁荣的重要展会。
展会配套了体育用品中英文版小商品团体标准发布会,户外庭院营地展(折叠布面桌椅)标准发布会,户外用品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发布会等专业发布活动,通过专业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集中展示技术创新成果,推动体育休闲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融合”赋能“新业态”
从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到传统体育项目和数字娱乐相融合,到第18届文旅博览会更加注重文化、体育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从不断“破圈”“跨界”突破自我。让“好风景”讲出“好故事”,“好故事”做成“好产品”,“好产品”升级“好业态”。
如展会同期举办的浙江省首届电子体育大赛,借助新型电子对抗竞技、动漫新产业互动,打造了体验数字体育、数字动漫等数字文娱虚拟空间。设置了《王者荣耀》《永劫无间》《三国杀》等电竞比赛项目,《黑神话:悟空》Boss挑战赛、《蛋仔派队》趣味挑战赛、《三国杀》线下嘉年华等活动。其中的《黑神话:悟空》开辟了文化自信、科技赋能、业态融合的全新路径。(沈晔)
发布于:北京
中国“头号包租公”,靠收租年收入300亿,躺赢香港第一富豪
在香港,富豪的故事总是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们或是白手起家,抓住时代机遇,或是凭借家族荫庇,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
而吴光正,这位被外界称为“香港第一包租公”的商业巨鳄,他的故事却更像是一场豪门迷局,充满了机遇与挑战,选择与牺牲。
他从一个籍籍无名的银行职员,跃升为坐拥千亿资产的商业巨子,这其中,固然有“豪门赘婿”的身份加持,但更多的是他精准的商业眼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以及在家族利益与个人理想之间做出的抉择。
吴光正的人生,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凡。
他出生于1946年的上海,父亲是一位在德国留学归来的著名建筑学家,家境优渥,从小便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5岁时,举家迁往香港,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也为他日后的商业帝国埋下了伏笔。
中学毕业后,吴光正被父亲送往美国俄亥俄州读高中,随后进入辛辛那提大学攻读建筑学,子承父业,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悄然转向。
在美国求学期间,吴光正接触到了金融领域,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敏锐地察觉到,相比于相对稳定的建筑行业,金融领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更能满足他内心对财富和成功的渴望。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原本的专业,转而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顺利加入常春藤联盟组织。
这段经历,不仅为他日后在金融领域的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开启了通往豪门之路的大门。
1970年,在常春藤联盟组织举办的一场舞会上,24岁的吴光正邂逅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女人——包陪容,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的二女儿。
一个是年轻有为的金融新贵,一个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两人在舞池中相遇,仿佛命运的安排。
相同的成长经历,相似的文化背景,让两人迅速找到了共同话题,彼此吸引。
随着了解的深入,他们之间的感情也逐渐升温,最终走到了一起。
这场婚姻,对于吴光正而言,无疑是一次命运的转折点。
他获得了进入包氏家族企业的入场券,也站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资源。
然而,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的。
作为“豪门赘婿”,他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家族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还有来自外界审视的目光和质疑的声音。
要想真正融入这个家族,获得认可和地位,他必须证明自己的能力,展现出超越“包玉刚女婿”的价值。
婚后第二年,在包玉刚的安排下,吴光正正式进入包氏家族企业,担任环球船运集团董事。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包玉刚已经开始接纳这位年轻的女婿,并有意培养他成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
然而,吴光正深知,要想在这个家族企业中立足,仅仅依靠岳父的信任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拿出真本事,做出一番成绩,才能赢得家族成员的尊重和认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上世纪70年代末,香港经济腾飞,人口激增,住房需求水涨船高,房地产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李嘉诚、李兆基、郭得胜等一众地产大亨纷纷崛起,成为香港新一代财富的象征。
吴光正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机遇,他凭借着对金融市场的敏锐嗅觉和对香港经济形势的精准判断,力排众议,建议岳父包玉刚进军房地产行业,并将目标锁定在了当时香港最大的码头——九龙仓。
九龙仓,这块位于香港最繁华地段的黄金宝地,拥有着巨大的升值空间,也吸引了无数商界大佬的目光,其中就包括当时已经声名鹊起的李嘉诚。
然而,李嘉诚的收购计划遭到了九龙仓大股东怡和洋行的阻击,最终只能选择放弃。
此时,吴光正看到了机会,他向包玉刚详细分析了九龙仓的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详细的收购方案。
包玉刚对这位年轻的女婿刮目相看,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出手收购九龙仓。
1978年9月,在一场看似平静的会面中,包玉刚与李嘉诚达成协议,以3亿多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李嘉诚手中持有的1000万股九龙仓股票,成为九龙仓的第一大股东,正式拉开了这场豪门争夺战的序幕。
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吴光正展现出了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他运筹帷幄,协助岳父包玉刚与怡和洋行展开了一场长达两年的股权争夺战。
1980年6月,怡和洋行率先发难,宣布以高价回购九龙仓股票,试图以此逼退包玉刚。
面对对手的突然袭击,吴光正沉着冷静,他深知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不仅关乎着家族企业的利益,更关系到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声誉。
他当机立断,一方面紧急联系岳父包玉刚回港主持大局,另一方面则积极奔走于各大银行,筹措资金。
最终,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包玉刚以更高的价格成功反击,赢得了这场旷世之战的胜利。
“九龙仓大战”的胜利,不仅让包玉刚获得了“世界船王”的美誉,也让吴光正一战成名,奠定了他在家族企业中的地位。
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赢得了岳父包玉刚的信任和器重。
从此,他不再仅仅是“包玉刚的女婿”,而是成为了包氏家族企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开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迎接更大的挑战。
九龙仓的控制权之争只是吴光正商业版图的起点。
1981年,随着包玉刚在海内外事业的不断扩张,吴光正被委以重任,出任九龙仓总经理,开始全面负责集团的运营和管理。
他深知,要想真正掌控这家庞大的企业,仅仅依靠家族的荫庇是不够的,他需要展现出超越前辈的魄力和远见,才能带领九龙仓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吴光正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九龙仓的业务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果断砍掉了传统的港口、仓储等业务,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当时方兴未艾的商业地产领域。
在他看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地产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九龙仓所拥有的那些位于黄金地段的土地资源,正是发展商业地产的最佳选择。
1987年,吴光正将九龙仓旗下所有临街物业进行整合,打造了香港第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海港城。
这个占地40多万平方米,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巨舰,一经问世便成为了香港的新地标,也成为了吴光正商业帝国的基石。
1990年,吴光正再度出手,将九龙仓旗下位于铜锣湾的一处旧电车厂改建成了香港时代广场。
这座高达48层的摩天大楼,不仅是香港的地标性建筑,更是成为了全球租金最贵的写字楼之一。
时代广场的建成,标志着吴光正的商业帝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让他成为了香港地产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然而,吴光正的野心并不止于此。
他深知,香港市场终究有限,要想实现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内地市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布局内地,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投资兴建了多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为九龙仓的内地扩张奠定了基础。
2006年,吴光正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将九龙仓一半的资产投入内地市场。
这一决策,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质疑他放弃了香港这个成熟市场,也有人担心他无法适应内地复杂的商业环境。
然而,吴光正却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信心,他坚信内地的经济发展潜力,也相信九龙仓能够在内地市场取得成功。
事实证明,吴光正的眼光依然精准。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九龙仓在内地市场的业务也迅速扩张,其开发的多个商业地产项目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如今,九龙仓已经成为了内地最大的外资商业地产开发商之一,其业务遍布全国多个主要城市,成为了吴光正商业帝国的重要支柱。
除了九龙仓之外,吴光正还掌管着另一家大型企业——会德丰集团。
这家原本规模不大的企业,在吴光正的带领下,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其业务涵盖地产开发、酒店运营、零售百货等多个领域。
经过几十年的打拼,吴光正一手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他的个人财富也水涨船高,成为了香港最富有的人之一。
2022年,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胡润全球房地产企业家榜》中,吴光正以115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全球第四,成为名副其实的“香港第一包租公”。
吴光正名下还拥有一万多套房产,一年光收租就有300亿进账,“躺赢”香港第一富豪,还被戏称是中国“头号包租公”。
然而,对于吴光正而言,财富和地位并不是他人生的最终目标。
他曾说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我的目标就是把企业做好,为股东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始终坚持低调务实的作风,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2015年,吴光正宣布退休,将家族企业的管理权交给了儿子吴宗权。
这位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并没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样,成为一个只知道享受生活的纨绔子弟。
相反,他继承了父亲的商业天赋和勤奋努力的精神,在接手家族企业后,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带领企业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也证明了自己有能力承担起家族传承的重任。
吴光正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机遇、挑战、选择和传承的故事。
他出身豪门,却并非一帆风顺,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家族企业中站稳脚跟,并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业领袖。
他的一生,是香港经济腾飞的缩影,也是“豪门赘婿”的最佳注解。
信息来源:商业MMBA:《他是中国“头号包租公”,手握15645套房产,一年能收多少房租?》
独角Mall:《在香港拿下3000亿家产的,宁波男人》
真设计:《香港富二代,继承父母一万多套房,靠收租年入300亿》
商业人物:《比李嘉诚还会选岳父,他才是香港最大的“包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