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五大零食,每天都在吃!该管管嘴了 均瑶“味动力”持续失速,乳饮料市场步入调整期
不健康的五大零食,每天都在吃!该管管嘴了 均瑶“味动力”持续失速,乳饮料市场步入调整期,
不健康的五大零食,每天都在吃!该管管嘴了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开心。用开心的文字来介绍好吃的美食是我的习惯:警惕!舌尖上的诱惑——揭秘中国最不健康的五种零食,探寻健康美味新风尚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美食如同一首首动人的乐章,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色彩与滋味。而我,开心,一个热爱生活、痴迷于美食探索的旅者,总爱用文字记录下每一次味蕾的跳跃与心灵的触动。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稍显沉重却又不容忽视的话题——那些潜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食陷阱”,即中国最不健康的五种零食。它们或许正悄悄侵蚀着我们的健康,而我们却浑然不觉。
一、方便面:速食时代的悲歌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方便面似乎成了许多人的“救命稻草”。它便捷、快速,只需几分钟就能满足饥饿的胃。然而,这背后隐藏的秘密,却让人不寒而栗。方便面,这个公认的“垃圾食品”之王,高钠、高脂肪,添加剂琳琅满目,仿佛是一剂剂无形的毒药,慢慢侵蚀着我们的身体。
记得有一次,加班到深夜,我随手泡了一碗方便面,那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瞬间,确实让人心生慰藉。但事后,当我了解到它背后的真相时,不禁感到一阵后怕。长期食用方便面,不仅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那过高的油脂和盐分更是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我想,真正的美味,应该是滋养身心,而非伤害。
二、薯片类膨化食品:虚有其表的味蕾刺激
薯片、虾条,这些色彩斑斓、口感酥脆的小零食,总是能轻易地勾起我们的食欲。然而,它们的主要成分不过是淀粉,经过高温高压的洗礼,再披上油脂和调味品的华丽外衣,就变成了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可你知道吗?这样的处理方式,几乎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有过量的膨发剂和一堆无用的热量。
我曾试图寻找一种健康的替代品,来满足那份对酥脆口感的渴望。直到有一天,我在市场上发现了烘焙的果蔬干,它们保留了自然的香甜,又有着酥脆的口感,最重要的是,它们健康无添加。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新的味觉天堂。
三、即食营养麦片:伪健康的真面目
早餐,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匆忙中抓起的一包即食麦片。包装上的“营养”二字,仿佛给了我们无限的安慰。但真相往往是残酷的,这些所谓的“营养麦片”,可能只含有极少量的燕麦,甚至完全由其他面粉或淀粉替代。为了那短暂的口感愉悦,我们摄入了大量的糖分和油脂,长期以往,身体怎能承受?
我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早餐,用真正的燕麦片,加上新鲜的水果、坚果和酸奶,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带来一整天的活力。那一刻,我意识到,真正的健康,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四、糖果和巧克力:甜蜜背后的陷阱
糖果和巧克力,是童年记忆中最甜蜜的部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发现,那些曾经让我们欢呼雀跃的甜食,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高糖、高脂肪,甚至反式脂肪酸,它们像是一个个甜蜜的陷阱,一步步将我们引向肥胖、蛀牙和糖尿病的深渊。
我开始寻找那些低糖、无糖的替代品,比如黑巧克力、干果等,它们既能满足我对甜食的渴望,又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负担。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对美好生活的重新定义。
五、辣条:味蕾的狂欢,健康的噩梦
辣条,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吃,却以其独特的麻辣口感,征服了无数人的味蕾。然而,它那高油、高盐的特性,却像是一把无形的刀,悄悄伤害着我们的肠胃。添加剂、防腐剂,更是让这份美味变得不再纯粹。
我开始尝试自己制作辣条,用新鲜的辣椒、花椒和健康的食材,虽然过程繁琐,但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任何现成的辣条都无法比拟的。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美食与健康的和谐共生。
探寻健康美味新风尚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那些潜藏的健康威胁。方便面、薯片、即食麦片、糖果巧克力、辣条,这些看似平常无奇的零食,其实正悄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应该学会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是理想的零食替代品;酸奶,富含蛋白质和益生菌,有助于肠道健康;新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天然的抗氧化剂。这些健康美味的食物,不仅能满足我们的味蕾,更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生活,本就是一场关于美食的旅行。在这场旅行中,我们应该学会欣赏那些真正值得品尝的美味,拒绝那些对健康无益的诱惑。让我们一起,用健康的饮食习惯,去拥抱更加美好的生活吧!
关注开心,美味健康菜谱看不完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用开心的文字,为大家带来更多关于美食与健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既美味又健康的食物,让我们的生活因为美食而变得更加精彩。记住,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石,而美食,则是我们通往健康之路的甜蜜伴侣。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追寻那份属于我们的健康与美味吧!
均瑶“味动力”持续失速,乳饮料市场步入调整期
净利润连降4年,将益生菌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的均瑶健康仍未走出低谷。近期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均瑶健康在营收增长65.71%的情况下,净利润下降24.97%至5757.59万元。在财报中,均瑶健康用“严守业绩底线”来形容“味动力”过去一年的状态。
自2011年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以来,“味动力”一直是均瑶健康业绩的主要贡献者。然而自2019年起,均瑶健康乳酸菌饮料营收持续下滑,恢复增长成为“味动力”的关键词。为挽救业绩颓势,均瑶健康近两年押宝益生菌业务,但效果有待显现。2023年财报显示,核心区域供应链业务已超过乳酸菌饮料和益生菌业务,成为均瑶健康营收的最大贡献者。
据业内人士分析,近两年量贩零食渠道在乳饮料销售较为集中的下线市场起到主导作用,导致上游企业都处在调整期,最终体现为业绩调整。均瑶健康目前主要采取的是传统经销模式,产品定倍率较高,不适配如今的硬折扣渠道。
传统大单品“味动力”失速
2023年,均瑶健康旗下以大单品“味动力”为代表的乳酸菌饮品营收为5.8亿元,同比下降10.88%。这已是该业务板块连续第5年营收下降。
与如今的境况相比,“味动力”曾是均瑶健康业绩增长的最大动能。2011年,均瑶推出“味动力”系列新品,战略进入常温乳酸菌饮品市场,由此带来业绩快速增长。2020年8月,均瑶健康上市,业绩却自此连续下滑。
均瑶健康2020年营收减少31.62%,净利润减少27.6%。2021年,均瑶健康在营收增长7.24%的情况下,净利润减少31.26%至1.47亿元。对此,均瑶健康主要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投入费用增加等。2022年,受新购益生菌产品投入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均瑶健康在营收增长7.94%的情况下,净利润下降47.87%至7663.13万元。
伴随净利润持续下滑的,是“味动力”的持续失速。2017年至2019年,“味动力”常温塑瓶系列占营收比重分别高达97.53%、96.51%、89.48%。2020年至2021年,均瑶健康乳酸菌系列饮料收入占比依然超过八成,但营收分别减少35.16%、2.09%。2022年伴随新增益生菌和供应链业务的介入,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收入占比降至68.79%,但营收继续下降13.65%至6.51亿元。
从近三年财报中的表述可以看到均瑶健康在常温乳酸菌市场面临的压力。其在2021年、2022年财报中提及,均瑶健康作为常温乳酸菌龙头企业,上市之后成为行业企业指向的目标。竞争企业竞品采取低价促销获取市场份额,公司也被迫作出应对,造成公司终端促销费率进一步上升,行业内更多的短期行为威胁着良性竞争循环,有效匹配企业资源成为公司经营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2023年净利润下滑,均瑶健康在财报中解释称,主要系2024年春节销售集中在1月至2月,导致2023年第四季度乳酸菌饮品销售较2022年下降,相应导致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也有所下降。
均瑶健康董事会秘书郭沁曾在2024年2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味动力”2023年整体处于恢复增长状态,2024年将保持稳步恢复态势。从2024年1月报表来看,实际业绩超过了预算目标。“对于传统业务,我们有深化的计划,将在合适时机发力推进。”
益生菌战略地位待凸显
面对业绩下滑,均瑶健康2021年提出二次创业,“成为全球益生菌领跑者”。
2022年5月,均瑶健康宣布参与润盈生物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以整合益生菌业务资源。2023年,均瑶健康益生菌收入增长205.62%至1.55亿元,子公司均瑶莹润收入过亿,突破重整前连续三年亏损状态,实现扭亏为盈。
郭沁曾在2023年12月对投资者称,公司业务结构发生了变化,“味动力”作为原来的业务主力提供收入和利润,现在逐渐转向益生菌业务。从中长期规划来看,均瑶健康业务会从单一大单品“味动力”变成一个新业务结构体,配置4—5个活跃的益生菌终端品牌。“味动力”按照稳定的预期,先修复原先的强势区域,再根据技术成熟程度及市场环境不断进行产品优化和渠道拓展。
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2022年新增的核心区域供应链业务,已超过乳酸菌饮料和益生菌业务,成为均瑶健康营收最大贡献者。2023年,均瑶健康商品供应链业务营收为8.09亿元,同比增长462.83%,营收占比为49.61%,乳酸菌饮品、益生菌食品营收位列第二、三位,营收占比分别为35.59%、9.51%,益生菌的战略地位尚待凸显。
郭沁在2024年2月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2023年是公司整合润盈生物后的第一年,收入完成了2023年目标。尽管去年在研发和其他方面支出较多,但仍有利润贡献。润盈生物2024年预计70%的销售在海外,欧洲和美国大约各占35%。
对于如何实现润盈生物2024年3个亿的营收目标,郭沁称,海外市场发展较预期要顺利。目前海外市场面临能源和供应链挑战导致成本上升和供货不稳定,但下游客户对供货稳定性的敏感度相当高。润盈生物在技术上有一定积淀,在当前阶段海外市场的开拓前景更为乐观。
2024年一季度,均瑶健康营收下降11.1%至3.96亿元,净利润增长9.34%至2615.03万元。由于添加了益生菌专利菌株被合并至益生菌饮品列示,均瑶健康一季报数据中已看不到乳酸菌饮品数据,其益生菌饮品营收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长依旧乏力。
乳饮行业进入调整期
业绩增速同样放缓的还有上市乳饮企业李子园。2022年李子园营收下降4.5%至14.04亿元,净利润下降15.79%至2.21亿元。2023年,李子园营收14.12亿元,增幅仅为0.6%;净利润为2.37亿元,同比增长7.2%。而在2019年—2021年,李子园营收、净利润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据头豹数据,2022年含乳饮料市场规模增至1361.7亿元,但增速自2014年开始有所放缓。另据广发证券研报,2023年全国乳制品加工量为3054.60万吨,同比减少2.02%,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居民液奶消费量下滑,一方面系消费力复苏偏弱,消费者更关注营养健康属性,对酸奶、乳饮料等可选属性更强的液奶品类需求减少,向白奶集中;另一方面,作为液奶主要渠道的大型商超、卖场客流下滑,单点卖力承压,导致液奶渠道渗透率有所下滑。
面对渠道竞争,郭沁曾在今年2月答复投资者称,均瑶健康作为上市公司在合规运营上的成本相对较高。“味动力”产品无论口感还是市场占有量,在常温软饮料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常温和低温饮料市场总体份额相近,但像养乐多这样的主导品牌在常温市场没有出现,目前没有成为头部企业,仍然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在一家区域型乳饮料销售负责人看来,均瑶健康目前主要采取的还是传统经销模式,产品价格定倍率较高,不适配如今的硬折扣渠道,即新兴的量贩零食渠道。“这两年销售渠道结构变化很大,目前乳饮料适配的渠道都在往高效让利的路线走,即去中间化,这就导致上游企业都处在一个适配调整期,包括战略适配、团队适配、管理适配、产品适配、毛利适配、业务结构适配等,最终体现在业绩的调整中。”
该负责人透露,硬折扣渠道如今在下沉市场占据主导优势,而下沉市场又是乳饮料的主要销售区域。目前,硬折扣渠道乳饮价格战激烈,以销售爆品为主,售价普遍是商超价格的7折左右,已经低于电商平台。此外,主流硬折扣渠道在品质上把控较严,讲究高性价比,因此能够参与进去的都是规模型厂家。
“乳饮料市场目前主要玩家还是伊利、蒙牛、光明,其他同质化的产品基本很难参与进去。”该负责人预计,2024年乳饮料市场格局会基本确定,“头部品牌都在吞并扩张,区域品牌在打差异化,尾部品牌如果没有办法被收购只能退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渠道只是均瑶健康面临的一个问题。目前乳酸菌饮品市场处于消费升级节点,很多常温乳酸菌饮料企业如果品牌背书不够强大,基本不会有太多消费者买单。均瑶健康想要突破业绩天花板,就要布局一线城市及高端产品。从长远来看这一方向没错,但目前一线城市消费者比较认低温乳品,喜欢大品牌、高端产品、网红产品,均瑶大单品“味动力”的产品力、渠道力等尚不能匹配需求。在下沉市场,“味动力”售价又相对较高,加上一些小品牌竞争,均瑶常温乳酸菌饮品份额会被蚕食。
针对量贩零食渠道布局情况和2024年一季度乳酸菌饮品的市场表现,新京报记者4月29日按均瑶健康工作人员要求将采访提纲发至指定邮箱,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铁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刘军?